“虚假自体”到“真实自体”(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虚假自体”到“真实自体”(上)
有人问我:每个人都有假自体吗?
每个人的生命自体,有真自体,也有假自体。真正的自己就是真自体,虚假的自己就是假自体。婴儿一出生就是一个自体,但这个自体是潜在的,婴儿还无法意识到,也无法用主动的行为来实现自体功能,婴儿对自己的认识需要通过妈妈等重要客体来实现,妈妈目光的注视,妈妈的鼓励、理解、回应,让婴儿一次又一次不断确认自己自体的感觉,确信自己拥有创造的能力。当婴儿被完全真实地看到,就会越来越信任自己的感觉。另一方面是攻击功能的实现,通过妈妈对婴儿攻击破坏的承受,婴儿的自体与妈妈分离而独立,这是一个顺利的真实自体发展模式。
在这个阶段,有些妈妈无法为婴儿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婴儿有需要时,总是被妈妈拒绝。而且妈妈不但不配合婴儿的需要,还需要婴儿去配合她,比如按她规定的时间喂奶、只在特定的时间抱他、如果他哭就不予理睬……还有一些产后抑郁或本身人格、情绪有问题的妈妈,对待婴儿的态度往往更加糟糕,她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对婴儿更无力关注或回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婴儿无法活出真实自体感,便不得不发展他的虚假自体,学会察颜观色,揣摩大人的心思,按养育者的需要来表现,去顺从和讨好养育者。一个人形成了假自体,离真自体就会越来越远。
六年前他到北京做咨询。目前我们的咨询仍在进行中。写这个案例事先征得了他的同意。事实上他一直期待我能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希望与更多人分享自己走过的成长道路。六年前临近春节时,他因为抑郁症从外地来北京治疗,利用一周休假时间进行了密集型咨询,那是他第一次做咨询,他说咨询给他带来的震撼太大了。离京前的最后一次咨询,他意气风发:王老师,咨询太神奇了,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从没像现在这样吃得香睡得着,情绪也稳定多了。我觉得我已经好了。我当然不相信会好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跟他强调要坚持咨询,他因为赶时间,拖着行李箱匆匆离去。这一走快一年没有音讯,然后他又来了:王老师,我的抑郁症复发了。第二次进入咨询,我们采取的是视频和语音方式,他对第二次咨询的期望很高,总想像第一次那样,咨询几次就出现奇迹,每次咨询都急切地想要一些方法或答案。我跟他解释咨询起效的是关系,偏偏他最恐惧的就是关系。一旦咨询进入关键期,我们的关系有些亲近,他就开始摇摆不定。有时约好了时间取消,取消了又约,约上了再取消。有一次我终于有些不耐烦,说他动力不够,结果他消失了。
半年后他又出现了,很诚恳地表示要跟我把咨询做下去。后来他告诉我,那半年他花几万块钱找了个专家,专家承诺花了这个钱肯定能给他治好。他跟着那个专家咨询几个月,感觉不但没好,反而严重了。在痛苦中沉沦了一段时间,他又来找我了。其实在他第二次消失后,我进行了反省,认为自己对他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抱持,在觉得他不配合的时候也有想放弃他的念头。他再度进入咨询后,我稳稳地接住了他。他再次感到了希望,甚至想辞职专门到北京来做咨询,我劝他三思,毕竟他工作不错,辞掉有些可惜。他内心始终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就是希望回到过去天真无邪的状态,希望找回抑郁前的自己。每一次咨询,他都反复讲述美好的童年,讲述曾经美好单纯的自己,对此我给予了充分的共情与接纳。
有一次在视频咨询中,他又谈起童年。说着说着,他突然问我:老师,你说我还能回到过去吗?看着他急切的眼神,我在心里斟酌了一下,我想我们的关系已经很稳定了,也许有些话可以直接表达,不能让他一直在幻想中呆下去。我对他说:回不去了。他很惊愕地看着我,脸涨得通红: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吗?我狠狠心:真的回不去了。他当即泪流满面。我还没反应过来,屏幕突然黑了,他关掉了视频。他再一次消失了。我有些内疚,觉察到自己急于打破他幻想的举动里,有一个希望他能活在现实中的愿望。我忘了一个人之所以不停地怀念过去,往往意味着他对现实失望,对未来绝望。 第三次消失后,他又去找了别的咨询师(他对咨询师要求很高,找的都是专家),做了一段时间咨询后,他再度失望,又回来找我。这次我拒绝了他,并告诉他原因。我不确定他还要在这样的状态里摇摆多久。来访者寻找适合的咨询师很正常,但如果总换来换去,难以相信一个人,咨询效果不会好。我越拒绝,他越坚持。他说他找其他老师咨询后有了对比,有的老师故弄玄虚地忽悠,有的老师自以为是说教太多,有的老师想改变他的愿望比他本人还强烈。他认为我才是最适合他的咨询师,同时承认我曾说的“咨询只是一个过程,没有奇迹,没有神仙技术”是对的,他决心从此以后踏踏实实进入咨询。我同意了,并就此和他进行了探讨和协商。他果然踏踏实实进入咨询,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咨询,有时为了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他会到宾馆开房间做视频咨询。
在他的原生家庭里,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家庭主妇。妈妈当初嫁给爸爸有些不情愿,进入婚姻后比较强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斥责丈夫。爸爸性格懦弱温和,很多时候都是忍着。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妈妈生爸爸的气,大冬天把爸爸的棉服扔进冷水桶里,他实在看不下去,帮爸爸把棉服从水桶里拎起来,却像是自己做了错事,不敢看爸爸的脸。因为他是男孩的缘故,出生后被父母特殊对待,尤其妈妈对他有些过度保护。他记忆中每到冬天,别的小朋友都在户外玩耍、打雪仗,他却被妈妈包裹在厚厚暖暖的被子里,隔着窗户很羡慕地看他们玩。他认为虽然自己被保护得很好,但以妈妈暴躁的性格,对他不会太温和。小时候他有很多正当的需要不被满足,妈妈掌管着家里的钱,对他提出的要求总是拒绝。有一次他又被妈妈拒绝后,气得离开家,扬言要去跳河,吓得他妈赶紧答应了他。上小学后,他学习成绩很好,长得人见人爱,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夸赞,这样的夸赞令他骄傲,感觉自己比别的同学更优越,同时也给了他某种强化:我一定要学习好,要可爱懂事,别人才会喜欢我。 妈妈对他的保护(控制),导致他性格比较懦弱,跟小伙伴在一起时总是怯生生的,害怕被欺负,所以很多时候他都自己跟自己玩。
有一天在路上,他和几个平时爱欺负他的大孩子劈头一碰,当时他本能地想逃走,却已没有退路。极度恐惧中,他抢先冲上前去,抽了对方领头的孩子一记大耳光,结果那几个孩子当场懵住,随即四散奔逃。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发:只有自己变得很凶很厉害,让别人害怕,才不会被人欺负。初中时,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决定送他去县城比较好的中学念书,爸爸去县城租房陪他。那时爸爸已辞去教师工作,在县城骑电动车载客,每天早出晚归,根本照顾不了他的生活起居。爸爸每天给他一点钱,让他在街上随便吃点。等他回家写完作业睡着了,爸爸才回来。第二天他醒来的时候,爸爸已经走了。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