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最禁忌的事(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亲子沟通最禁忌的事(上)
沟通是维护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家长与孩子难以沟通,又谈何教育呢?
禁忌一:以自我为中心
典型案例:
星期六,孩子的爸爸去杭州办事,刚好孩子的姨妈在杭州住,孩子要求和爸爸一起去杭州,要看姨妈。我不同意,因为他爸爸是去办事的,没有时间陪他,我也没有时间陪他去,他自己去我们也不放心。但是孩子还是任性的坚持要去,还马上给姨妈打了一个电话,说要过去玩,让姨妈过去接,怎么劝也坚持要去,实在是难以沟通。
案例分析:这位妈妈认为孩子难以沟通,任性的原因是他不顾家长的劝阻要去北京,不停大人的话。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在这件事情中真正任性。难以沟通的应该是这位妈妈。因为,这位妈妈不同意孩子的去的理由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孩子已经解决了,让姨妈去接他,已经不存在安全问题了,可是妈妈还是不同意。所以,真正任性而难以沟通的,不正是这位妈妈吗?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问题,解释一切,没有真正的去体谅孩子,却认为孩子不明事理、任性而难以沟通。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在无形中坏破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强化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和无助感。
补救措施:学会体谅——父母的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使沟通的管道通路堵塞。当你指责孩子的能力差、不懂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就没有锻炼机会,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被安排、被管教的环境中,又有何能力可言呢?要学会体谅,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才能与孩子真正沟通。
改变观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那么难管教,父母的话不爱听,总有自己的主意,说一句顶一句的……”也许你也曾经这样的抱怨过,那么,你需要改变自己的观点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说明孩子正在逐渐的学会独立生活,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也能让他具备了面对问题的能力。
禁忌二:习惯先入为主
典型案例:奇奇整天吵着要去外面玩,但是妈妈总是要求奇奇在家里面做作业。一天起床,奇奇跟妈妈说,觉得头有点晕,想休息一下,妈妈还没听玩,生气的说:“什么?你说头晕?算了吧你,你不用说了,我早知道你那点小心眼!你不就是想出去玩吗?不就是不爱学习吗?不行!今天你就乖乖地给我呆在家里!不把我给你留的那20道题做完别想走出这个大门!”奇奇顿时觉得委屈,耍赖躺在床上,而妈妈则认为奇奇越来越不听话,还会耍小心眼了,母子俩的关系一下子就闹僵了。
案例分析:不管如何,案例中的妈妈用这样的话语对待孩子是显然不对的。虽然孩子比较顽皮,不愿意呆在家做作业,但是不代表孩子一定是装病,有可能孩子真的不舒服。但是,这位妈妈没有先弄清楚状况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孩子在耍小心眼儿大发雷霆。受到如此委屈的孩子耍性就不做作业了,而妈妈则认为孩子确实是偷懒赖皮……没有了解清楚就如此武断,试想一下又还能如何沟通呢?在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家长们总是习惯了先入为主,对孩子缺少尊重了理解,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总是负面的看待孩子,不相信孩子而武断的评判。如此的专制蛮横,亲子沟通有如何能成功呢?
补救措施:给予爱和理解——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感受,不管是否犯错,父母们都要用爱去包容孩子,理解孩子。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试着去理解孩子,反而是一味的误解和毁谤,这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啊!
拒绝“错误档案”——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犯错就先入为主的给孩子建立“错误档案”。“人孰无错”,何况只是成长中的孩子,一次的错误不应该被打上标签。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应该要信任与尊重他们。
禁忌三:情绪化处理问题
典型案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母就给他一袋子钉子,并告诉他,每当她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囤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上了37颗钉子,慢慢地每天钉的钉子的数量在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就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囤篱上的洞,这些囤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模样。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向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