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性别错位?

116

厦门心理医生-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为何性别错位?

 

现在,孩子们周围充斥的电视、网络等节目是参差不齐,对孩子们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性别意识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娘娘腔”、“假小子”,这种现象不容乐观,性别错位会危及孩子的一生。

 

小姑娘不喜欢穿裙子,走路大大咧咧;男孩子说话细声细语,喜欢照镜子打扮……这些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别错位”现象令做父母的感到十分困惑。记者发现,在中小学校园里,每个年级甚至每个班都有类似“假小子”的女孩和“娘娘腔”的男孩。专家表示,性别错位的矫正宜早不宜迟。

 

“娘娘腔”与“假小子”

 

“儿子说话羞羞答答,动作扭扭捏捏,还动不动就哭,同学都笑话他‘娘娘腔’!”家长刘女士对此感到很头疼。她说,儿子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家伙从小就粘自己,离开妈妈一会就又哭又闹。更要命的是,儿子平时还喜欢模仿自己的行为,比如搽粉、化妆、照镜子等,对粉色、花色的衣服感兴趣。相反,给他买的兵器类玩具却扔在一边。

 

“刚上小学的儿子总是喜欢表姐的裙子和头饰,有时还特意穿在身上,表演模特秀。”李女士对孩子的现状十分担心。福州三中的马老师告诉记者,每个班几乎都能找到性格内向、有“娘娘腔”先兆的男孩。她分析,现在很多家庭对男孩宠爱过度,导致他们缺乏责任心和宽容心,相比之下,同龄的男孩一般不如女孩子懂事。

 

相对于“娘娘腔”的男生,“假小子”的女生似乎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育下,“假小子”被很多人当作“有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然而,有一些家长却越来越感觉到“女孩男养”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机关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上初一,长得高高大大,不喜欢穿裙子,短发,像个男孩。在学校里还老爱打抱不平,充当女生的“保护神”。最让张女士担心的是,她最近发现女儿在网恋,而且是以异性的身份在和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谈情说爱。在网上,女儿的身份、语气、头像都是男孩子,说的话也很肉麻。张女士反省,由于婚姻失败,她从小向女儿灌输“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观念,也不让女儿跟男孩交往,从小教女儿要强悍不受欺负。

 

“性别错位”成时尚?

 

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泰国女子举重队队员西里卡乌看上去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壮汉,她肌肉发达,皮肤黝黑,面庞刚毅。而来自日本的男子体操选手加藤凌平,则拥有面如桃花的柔美和细腻的皮肤,散发出一种女性的美感。网友因此大呼“好凌乱”。

 

本世纪初,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超级女声》,成就了李宇春、曾轶可,也给中国的女孩子们树立了“中性、帅气”的榜样;韩剧之风刮进,李俊基、RAIN等一批男星走红内地,他们的精致、秀气、柔美的形象,影响了一代中国男孩;2010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海选中,出现了以刘著为代表的一大批“伪娘”。受娱乐圈导向影响,现在社会上也风行这种“性别错位”。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中学女生眼里的帅哥与我们传统的认识大相径庭——不是有着健康体魄、阳刚气十足的男生,而是长得堪称如花似玉、十分柔美的男生。2009年10月,“爱丽丝伪娘团”在武汉成立,平均年龄21岁。他们虽是男儿身,却热衷扮演动漫里的女性角色:戴着假发、穿着高跟鞋的他们,在化妆后变身“伪娘”,在舞台上热舞。

 

“提起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他们的偶像多数是那些军人英雄,或者劳动楷模,都是带有浓郁阳刚气息的男性。而放眼当今社会,年轻男女的偶像多数都是娱乐圈的‘花瓶明星’,像吴尊、RAIN等。”“80后”大学生小刘说。在采访中,一些家长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当成一种时尚、潮流,“真不知道现在该如何教育孩子了”。这种“错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究竟是多元时代的个性解放?还是性别教育的偏颇失衡?

 

出现“性别意识错位”的年轻人,有一部分人是被先天的基因影响,也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在幼年时期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无意中抹杀了幼儿自身的性别意识所致。在家庭教育阶段,实行“男女分教”,将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有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而错误的性别定位会带来诸如婚姻、就业甚至犯罪等社会问题,也会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层层障碍。

 

性别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头飘逸长发,却是一位叔叔;留着短短的板寸头,竟然是一位阿姨。姐姐们喜欢穿黑衣,哥哥们常常穿着红衣招摇过市。在孩子眼里,这些现象都是令他们迷惑不解。“幼儿对性别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标签化的。因此,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一位幼儿园教师说。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认为,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对性别的认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发生错乱和障碍,很可能会混淆生物学上的性别,或者不接受、认可自己的性别,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异性癖”、“恋物癖”等,要求外科手术来改变自己性别就是其中的极端例子。

 

“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我们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都有可追溯到幼儿阶段的经历。”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父母只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却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国外对于性别角色方面的教育相当重视,比如学校开设的公民课,很早就谈到家庭,谈到不同家庭角色所应具备的不同责任和风格要求等。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几乎是缺位的。”

 

“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性别意识和角色的发展来自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自身的学习。“不要跨性别教养孩子,真心接纳孩子的性别。”一方面,对孩子要有符合其性别角色的期待,因“性别”制宜。另一方面,在有意引导的大前提下,父母应灵活处理性别差异。如果儿子喜欢布娃娃,女儿喜欢爬树、探险,在初期阶段,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可能只是成长中的小插曲。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11-1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