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咬人的真正原因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宝宝爱咬人的真正原因
“妈妈,弟弟咬我!”一大早我家大宝就嚷嚷着告状。我定睛一看,小宝正抓着大宝的胳膊,面红耳赤;大宝的胳膊上赫然一圈尖尖的牙印儿,看起来还很严重。见我过来,小宝更是气呼呼的嚷嚷:“给你说了,别动我的玩具,别动我的玩具,你总是不听!还把我的玩具拆坏了!咬你活该!!”嘿,你咬人,还有理了?!我暂时没有理小宝,而是转身抱着大宝的胳膊,小心翼翼的吹了又吹,心疼的不得了。小宝在旁边看到了,急的非要挤进我和大宝之间:“妈妈,妈妈,你抱抱我吧,抱抱我吧!”我一边揉着大宝的胳膊,一边问小宝:“你看给哥哥咬的,妈妈好心疼啊!”小宝说:“可是哥哥气我!”“哥哥气你,你就要咬他?”我反问:“那你随便动哥哥的东西,哥哥是不是也可以直接踢你啊?你上次不是看到了吗?哥哥打跆拳道的时候,可是能够直接把一块板子给踢断的哦!”“不!”小宝连连摇头:“他不能踢我!”“那你也不能咬他啊!”我抱起小宝,但是很严肃的看着他的眼睛,说,“首先,带给别人身体上的伤害,就是不对的。其次,你是我的小宝贝,哥哥是我的大宝贝,你们哪个受伤了,妈妈都很心疼啊!”小宝想了想,总算放低了声音,说:“我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但是我实在气得没办法啦!”嘿,你还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事后,大宝无不担心的对我说:“妈妈啊,弟弟要是在幼儿园里也这样咬别的小朋友,可就麻烦了啊!你可要好好管管他。”是的啊,小宝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他在家中咬自家哥哥、姐姐,大孩子不和他一般计较,可是要是万一去咬别的小朋友,可真是大问题呢!不过我仔细想了想,小宝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倒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说明,他咬人,并非是习惯使然。而是在家中,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耍了一把“横”罢了。相信这次他的认错以及主动接受“站墙根”的惩罚,会带给他一定的警醒:小朋友也是“有可为有可不为”的,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用“年龄小”来欲盖弥彰。事实上,宝宝咬人,事由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综合下来,大概离不开这3个最基本的原因。
因为爱
因为爱而咬人?
是的,的确如此。宝宝会因为爱而咬人,只不过这种咬,是不带任何攻击性的;而咬的对象,多是自己特别特别爱的人。而宝宝之所以会咬爱的人,请亲爱的妈妈们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或者正在有着“咬”宝宝的经历呢?我有个闺蜜,曾经说看见自己宝宝可爱的小模样,就忍不住想要咬一口,做抚触的时候,咬咬宝宝的小脚丫,洗完澡之后,咬咬宝宝的小屁股,怎么都看不够,怎么都爱不够。对于宝宝来讲,看到亲爱的妈妈,也是同样的情感啊!而妈妈总是喜欢咬咬宝宝,宝宝是不是可以咬咬妈妈呢?只不过,妈妈咬宝宝的时候,对于力度的把握是很好的,可是宝宝却不一样喽,在妈妈身上狠狠的咬上一口,疼的妈妈嗷嗷叫,抬头却看到宝宝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眯眯的模样,仿佛在说“妈妈,我也好爱你啊!”所以,妈妈就妥协了。可是如果没有纠正,宝宝看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可怎么办?有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之所以孩子愿意咬妈妈,或者打妈妈的脸,是因为妈妈给宝宝的安全感足够多,两者的联结更强,而且妈妈愿意为孩子降低原则,觉得心疼或惊讶,这种情绪就促使孩子在无意间更想展示自己的力量。很多妈妈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存在误区:认为只要立刻制止就有效果,或者干脆示弱、迎合孩子的态度。这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立即制止使其惊恐、不知所措;妈妈示弱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强。最好的办法是:首先,改变自己对爱的表达方式,不要再主动去咬宝宝,可以亲亲宝宝,或者抱抱宝宝来表达自己对宝宝的喜爱。其次,在宝宝张口咬妈妈的时候,妈妈要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事情,与宝宝有眼神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不解和不开心。如果咬的有印痕,就要做出去治疗的行为,比如冰敷或者热敷,让宝宝看着,经历过,他就会完全理解自己这个行为的对与错。
因为“欲望”
“欲望”对于成人来讲,可能是很多很多遥远不可及却又想要拥有的东西;但“欲望”对于孩子来讲,不过是妈妈的一次拥抱,老师的一次夸奖,或者别人手中的一个玩具而已。如此现实的东西,触手可及,为什么不去拥有呢?可是既然是“欲望”,就有可能无法实现:比如妈妈正在忙碌,老师没有看见自己的良好表现,别人不愿意分享玩具……结果是什么?抢呗!抢不过怎么办?打呗!打不好怎么办?咬啊!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是“正当防卫”,只是想好好保护自己的玩具或者物品不被别人抢。“张口就来”,是一些孩子很自然而然的习惯,当然,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如果仅仅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张口去咬别人或者妈妈,都是不能纵容的,也是要严肃对待的。宝宝们都是柔嫩肌肤,一口咬下去,极有可能伤及真皮层,导致出血,而实际上两个小宝宝相对打拳,也不会有“咬伤”看起来那么血淋淋,那么严重。同样是父母,不管是自家孩子咬了人还是被咬,心情都会是一样的。尤其是被咬之后,那种气愤之情,真的很难平息,若再不是自家的过错,又非明事理的家长,那么肯定不是一句简单的道歉就可以了事的。但是作为咬人方,还真的没有什么意难平的,换个角度,若是自己孩子被咬伤,自己又会是怎样的抓狂和愤怒呢?因此,必要的惩罚是一定要有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如果只想息事宁人或者一次次的体谅孩子,那么势必有一天他会闯出祸事来。想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惩罚孩子的原则,若是“狂风暴雨”般的一阵拳打脚踢,虽然孩子受到体罚时会比较乖顺,但其实从根本上也解决不了问题。对孩子有效的惩罚,一定不能是碎碎念般的唠唠叨叨,更不能是无效重复的骂骂咧咧,最好是能够让孩子的身体受到一定的训诫,但从思想上更能够接受“惩罚”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而且有效的惩罚,往往是不能被频繁使用,它相当于父母对孩子的“杀手锏”,平日里不使用出来,但是一旦使用,立即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达到最终的目的。
我有一个朋友的做法,针对她家孩子也非常有效:
她当即也狠狠的咬了宝宝一口,以把孩子疼哭为准则,皮肤上留有牙齿印痕但不要咬伤。因为孩子本身做了错事就在惴惴不安中,受到疼痛的时候会不自觉放大N倍,所以耐受力也比平日里要差上许多。当时孩子一直在哭,她就看着孩子,让孩子亲自体会了“咬伤之痛”的感受。然后,等孩子平息下来,才开始和孩子讲道理。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个朋友处理的方式就冷静了许多:她带着孩子看了几个关于“疯狗咬人”的小视频,那种血淋淋的场面,惨叫的声音,着实从视觉上真实的吓到了孩子。然后,她又使用那种“咬人的鳄鱼”的玩具,让孩子亲身感受到可能被咬的恐惧感,以及突然被咬时的痛感。最后,她才和宝贝沟通,“咬人”的行为对不对?能不能“咬人”?以及如果对方“咬”你,你要如何紧急处理等等。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她家宝贝的“咬人”问题。
追根溯源,因为“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
还有一种孩子爱咬人的情况,需要追根溯源到1岁之前的口欲期。差不多是在孩子快要长牙的时候,孩子的口欲期也会随之而来。这个阶段的孩子习惯于见啥要啥,拿啥啃啥,还特别喜欢把小手吮吸的津津有味。有的父母会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口欲期”;有的父母则会出于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严令禁止孩子各种“咬咬咬”的行为,看见孩子“吃手”各种的阻止……事实上帮了倒忙,没有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所以,若是在婴儿时期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有的孩子表现的就是爱咬人。
如果是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屡次发生“咬人”事件,家长能做到的是:
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使用共情的方式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孩子情绪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听从家长的劝告。最好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因为惩罚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怨恨,导致他日后咬人咬得更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恰当的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能采用伤害别人或自己的方式,鼓励孩子找父母或者老师,把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口欲期”已过,无可弥补,也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追悔,不如好好的陪伴孩子继续前行。毕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非一道山要爬,也并非一道弯要走,最好的方式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和孩子携手,正视问题,积极面对,勇往直前。
文转自:沫沫的静好岁月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