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

10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

 

我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叫小诺。不过,她经常自认为是一只小狗汪汪,好萌的样子。最近啊,小诺同学迷上了一档综合的儿童节目,没事的时候总是让我们给她放电视。如果是唱歌跳舞,她就跟着做动作。如果是诗歌朗诵,她就妆模作样地朗诵诗歌。甚至有时候,吃饭的时候也要放这个电视,否则她就不高兴。看到她如此上瘾地看这些电视节目,我十分高兴,甚至还抽空去寻找类似的节目,避免她多看几遍不想看了之时,赶紧提供新的刺激。

 

有的朋友着急了。陶老师,小孩子怎么能看电视呢?小孩子怎么能如此着迷看电视你还不管呢?不是有人研究说看电视会改变大脑的结构,让孩子变傻吗?你这葫芦里卖哪包药呢?您别着急,听我说。我从不认为看电视有什么坏处,关键是要看孩子在看什么,怎么看,对不对?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新一代的孩子,比我们那一代的人聪明许多,不用我举什么例子你也能观察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是与时代的发展有关。比如说,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玩的玩具更多样化了,孩子们学习的途径比过去多很多了,其中就包括有许多好的电视节目、许多好玩的电脑游戏,等等。如果孩子用平板、用电视去看一些父母在生活中做不到的有趣的东西,甚至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当然是有好处的。如果孩子能上瘾,能废寝忘食地学习这些东西,那更是好事情。这样的“上瘾”,省却了父母挖空心思让孩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何乐不为呢?而且,这个过程,孩子快乐学习,父母省事,何乐不为呢?

 

要说做事情成瘾这件事情,我儿子比他妹妹还强。我儿子在小学的时候喜欢巴布工程师,所以自称Bob。不过,他要求后面加上“先生”两个字,看上去更平等,我们欣然应允。Bob先生,现在即将上初中二年级,基本看不到什么厌学、叛逆的迹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太忙了,忙着玩他“上瘾”的事情呢。在他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他受什么刺激了,买了一堆化学实验的器具和书,然后像模像样地开始做实验,背了一些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总跟我谈各种化学的东西,虽然让我感觉很烦,但我十分欣慰——这小子又有让他“上瘾”的东西了,真好。当然,这种上瘾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我时常在想,你就不能换一个时间上瘾吗?干嘛偏要选在期末考试前呢?可惜,我这种想法只是我的想法,他才不管那么多了。他想要了解化学,他想要学习化学的知识,他想要成为一个看上去很懂化学的人,那可是非常急迫,忍无可忍的事情。恨不得不睡觉也干这些事情,恨不得买的某些药品下单后马上就能送来。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回家总是看看买的药品有没有到,气得我和她妈妈把一些器材藏起来不让他玩。

 

当然,我越是藏起来,他越是想要干这件事情。这是符合一个人的心理所需——不被满足的匮乏感,会激发起更多的占有欲望……现在,他不玩化学了。他觉得该做的化学实验做了,不过如此。该知道的一些化学知识也知道了,他也没有打算成为一个化学家,那就暂时先跟化学拜拜吧,等初三的时候再见。除了在化学方面“上瘾”过一段时间,他上瘾的事情也太多了。比如他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听相声。每到周六周日,他就被允许自由选择听的内容,所以他十分期盼周末的到来,这样他可以大快朵颐听郭德纲刘宝瑞以及好多我不知道的人说的相声了。

 

亲,郭德纲讲的相声不是“三俗”吗?这孩子痴迷听这些相声,会不会拉低他的品味呢?这倒不会。我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听相声的原因在于——有趣、有料、有智力挑战。有趣是因为相声的话题广泛,有料是因为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的、传统的、地方的冷知识。而有智力挑战则是相声、脱口秀的笑点设计。有时候他会“强迫”我听他推荐的相声,我也十分高兴地“被迫”听相声,然后一起解读笑点的设计是扭曲事实呢,还是超出预期,从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语言的艺术、生活的智慧,甚至能评判于谦老师的捧哏水平是如何超越于其他人的——于谦老师的捧哏语言十分精炼简洁,恰如好处,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水平极高。说到这里,恐怕您能明白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他对相声上瘾了。其实,还不止这些!我经常说:你是搞音乐的人里面最懂相声的,你是相声界里面最懂音乐的。其实,我的言外之意是,他真的有很高的音乐创作水平,同时也有很高的相声艺术鉴赏水平,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可多得也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才。未来可以走的路十分宽广。这样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你是一个有无数成功可能的人,你是一个跨界的人才,你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孩子……这些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在证明: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是一个值得爱的人。这样的证明,就是我们在课程里面讲的,塑造孩子自我价值,唤醒和激励孩子无限潜能的实操!那相声艺术到底是不是三俗呢?不是。其实郭德纲的相声被认为三俗,是因为其中有一部分相声会有一些占便宜、性暗示的内容。但我不认为这是三俗,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其实啊,你应该知道,真实的世界,比相声里的三俗还要俗好几十倍,难道你把孩子关在真空里面屏蔽这些信息就是真的在保护孩子吗?我的观点是,既不把孩子无限度地暴露在生活的染缸中,也不隔绝在真空中。有限度地了解生活的真实情况,这恐怕也是一种基于生活的教育。现在,我还不大能说清楚,在相声方面“成瘾”,会给我儿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坏的影响,反而让他有一些幽默感,也热爱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甚至是高雅的歌剧艺术也是十分热爱。

 

Bob先生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让他听《三国演义》。后来听《话说中国》,听了好几遍后中国通史大致搞清楚了,然后一起听《水浒传》、看《水浒传》、聊《水浒传》。我们甚至还专程去过山东梁山县去看一些人造的景观。当年他听历史故事,那可是完全没有一点小孩子应有的样子哈。拿着一个插卡音箱,像一个退休老工人那样,休闲的时候听,上厕所的时候听,洗澡的时候听,睡前也听,翻过去反过来听。看到他这个样子,当时我可是十分的欣慰,心里早就明白,这家伙在历史这个学科上,没有什么问题了。当然,对于历史故事“上瘾”,好处还不仅仅是初高中的历史学习。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有了许多的共同的话题。比如我们一起探讨鲍叔牙对管仲的成就,以及陶诸公的孩子去救人为什么一定会失败等话题。这样的话题,后来引申到《水浒传》里面,宋江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人的支持?武松为什么会在景阳冈打虎?以及史进为什么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学会王进的十八般武艺,等等有趣的话题。跟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不仅能启发他思考,提问,质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有了全新的连接管路。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有远离父母,社会化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在成长,他跟父母之间的话题一定会越来越少,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但现实是学习对孩子时间占用太多,导致孩子无法自由支配时间去完成社会化的深度交往,从而无法获得来自社会的可靠连接。这时候父母就要转换角色,从一个依恋的父母角色,转换为社会化的朋友关系,继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力量的支持。而跟孩子用“上瘾”的方式去深度探讨这些问题,则是建立这种连接的有效方式。这样的孩子不仅思考能力更强,生命的自我价值感也更强,所以,你会看到Bob先生自信、热爱,激情澎湃。

 

文转自:陶勇-家庭教育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10-1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