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儿童心理医生:学生厌学所带来的情绪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学生厌学所带来的情绪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厌学的表现形式: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厦门儿童心理医生: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导致厌学的原因:
1、家庭方面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属普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关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方面
教师“厌教”课堂没趣味,学生受影响学习没兴趣。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
3、自身方面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对策
第一时间去弄清楚,他为什么厌学。
有一些是觉得学习枯燥;
有一些是沉迷于游戏;
有一些是学习没有方法。
成就感能引发兴趣
兴趣源于成就感,所以要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是帮他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成就感就是克服学习障碍,不断的有成功的体验。
从他最喜欢的功课入手
很多家长的方向性是错误的,那就是孩子厌学,总是先找问题,从他的缺点入手,比如哪门功课不好补哪门,其实最关键是从他喜欢的入手,帮助他喜欢的功课不断提升,然后同时分析总结,为什么这么功课学的好。
文转自:洛阳心理师蒋庆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厦门心理咨询电话: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