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于子女无恩论-厦门心理咨询(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上)
“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我所说的,是从做父母的一方面设想的,是从我个人对于我自己的儿子设想的,所以我的题目是“我的儿子”。我的意思是要我这个儿子晓得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
父母无恩但可以有爱
首先要说,这篇文章,是站在父母的立场,谈论对子女的态度、责任感,而不是要站在子女的立场鼓励啃老族的。中国的网民多是年轻人,未结婚生子的很多,但也请以自己即将做父母的视角阅读此文。写这些东西,是要打破旧有的畸形的亲子观念,并塑造更加健康,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的亲子观念,并非只破不立,反将父母和子女推上对立面。
下面写正文。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定位都是:父母对子女,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而且还是恩重如山。子女尽了孝道叫报答父母恩情。这种观念延续了几千年,直至今日。但错的就是错的,就算延续了一百万年,也终归是错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并没有什么恩情存在,生子无恩,养子无恩,反哺也非报恩。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不是恩,而是爱。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爱自己的父母。这种爱是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生子之前未见子,谈不上爱。先说一下为什么父母对子女无恩。此为破。
东汉杰出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曾在《论衡》一书中说“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而孔子的第20世孙、汉末大儒孔融也曾发表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胡适:“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我所说的,是从做父母的一方面设想的,是从我个人对于我自己的儿子设想的,所以我的题目是“我的儿子”。我的意思是要我这个儿子晓得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上面是前人的观点,道理讲得很清楚,讲多了也是废话,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呢,即便我,也听着有点别扭,为什么,因为隐约感觉到它会让我们一直以来的维系家庭的纽带的崩塌。仿佛让我们失去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最后的一片温馨。
父母和子女之间无恩,但可以有爱。此为立。父母无恩论仿佛要摧毁亲子关系似的,但,这只是错觉,无恩,难到不可以有爱么,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只有理解的这一点,才有可能建立新的亲情关系。不仅不会造成亲情大厦的崩塌,反而会清除很多中国社会的余孽,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恩和爱,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决定了很多东西,很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几千年伤害的东西。恩,是道德,是人情债,爱,才是情感。举个简单的例子,各位也听说过这种故事,某个男子救了一个女子,女子为了报恩,委身下嫁给这个男人,这种婚姻关系是维系在恩情上面的。而两个相互爱恋的人结婚,这种婚姻是维系在感情上面的。哪个更靠谱?当丈夫病了,两种婚姻中的妻子都会照顾自己的丈夫,前者是为了报恩,是属于偿债行为,好理解,后者呢,可能妻子并没有亏欠丈夫什么,但妻子还会照顾他(这一点极其重要),为什么,因为她爱他。是的,这才是人类最正常的情感。各位,将亲子关系维系在靠道德约束的恩上好呢,还是将亲子关系维系在发自内心的爱上好?很多人担心父母无恩论会导致子女不再对父母好,但一个正常人,还是会像第二个妻子那样,即便自己没有亏欠父母什么,但还是会很关心照顾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因为爱。对于无良者,即便有那父母恩重如山的舆论,还是会不管父母死活。这一点上,从结果看没什么区别,但重要的是,如果我们都接受了父母无恩论,那么在自己生小孩时就要想好,是否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因为,未来的孩子是否爱你,并不是能确定的,如果自己觉得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那么你完全有选择不生孩子的自由,别等到孩子大了不管你死活的时候破口大骂。早干什么去了,不生不就完了,现代社会,不是有这个技术能力么。老了就去养老院吧,抚养孩子的钱省下来完全够你的养老了。这里插一句,很多人都在骂丁克族太自私,但我想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的人,特别是带有为了经济目的、拴住婚姻、捞儿子而生下小孩的人,才是真的自私,而且很无耻。
为什么要破旧的亲子观念,而要建立新的亲子观念?
古代有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丑恶,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没有这样的事情了,可到了现代不还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带有目的的生孩子么,有的人为了多分一些村里的地,赶紧生子,有的为了将来自己老了没人管,生个孩子相当于买了保险,有的人为了拴住婚姻而生下孩子,最损的是生完孩子后还重男轻女,男孩可以上学,女孩不行。而正是一直以来的父母恩重如山的观念,让这种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了约束,不被社会谴责,可以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可以家暴的心安理得,可以重男轻女,可以像投资一样的生孩子做劳动力,可以像一个找工具一样生下孩子用来拴住老公、挽救破碎的婚姻….却不能给予他应有的教育等需求。从古自今,有多少个父母有想过自己有责任为自己的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呢,反之,又有多少说着‘我生了你,我是你老子,不听老子的话就揍你’这种话的人呢。而正是这种早该扔掉的父母恩重如山的观念,造就了无数个儿童的苦难的童年。你可能听见有的人说,自己的父亲整天喝大酒,动不动就打我母亲和我,有点钱就换酒喝了;也可能听过有的人说,自己成长在单亲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异了,我恨我的父母,为什么生下来我就不管我;最苦逼的是,你或许听说过,父或母从小扔下自己,后来看孩子长大后有能耐了,又跑过来占便宜,说什么生育之恩,如果自己赶它走,就会背负社会舆论的压力。这些苦逼的孩子,没有权利,只有义务,这世界上还要比这更不公平的事情么,在中国,还有比生儿子更划算的买卖么,只要你良心够黑,养子女的时候喂饱就行,长大后自然为你创造收益,如果子女胆敢反抗,就用孝道的大棒理直气壮的指责——我生了你,养你到大,就对你有恩,要你做这些都是应该应份的,不做,就是不孝,昧了良心。同志们,救救孩子吧。
一破一立,就是为了形成新的社会舆论,让那些为了私欲(捞儿子、养儿防老、拿孩子做出气筒、拿孩子做维系婚姻的工具)而生子,生了孩子而不能或不愿为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养着孩子却以为自己对孩子有恩德而可以心安理得的实施家暴或等孩子长大了索取经济利益的不合格的父母感到羞愧。也为了那些父母不爱自己而因为受到畸形的伦理约束的苦逼孩子可以大胆的说,父母不爱我,我就可以不爱父母。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接受新的亲子观的父母培养出幸福快乐充满阳光的下一代,而不是现在这样,有那么多苦逼的孩子在忍受着不幸的童年。其实,就算不说这些,社会的观念也正在往这个方向靠拢,特别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父母,生育子女就没有图什么回报,也不希望得到什么回报。更多的是感觉经济条件允许了才考虑要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生活水平等方面比别的孩子差。
心理咨询预约: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http://www.xmxljg.com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