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究竟对不对-厦门心理咨询(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溺爱孩子究竟对不对(上)
当孩子的行为令人烦恼或不合时宜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即使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的行为,并且想让他们知道是哪里不对,我们的反应也应该是站在大局看问题—确切的说,就是必须确保他们感觉被爱和值得爱.目标是避免误入有条件养育的歧途.以下是具体做法。
限制批评的次数
咬住舌头,将大量反对意见咽回肚子里.首先,持续的负面反应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感觉不可能让你高兴,他们就会停止做出这样的努力.谨慎选择我们反对和禁止的事情,这样在真的必须说”不”时会更有效.不过重点在于过多的批评和反对可能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限制每次批评的范围
将焦点放在某个具体行为的错误上(“你刚才和妹妹说的话听起来真的很不友好”),而非意指孩子本身有问题(“你对别人真坏”).
限制每次批评的强度
关键之外不仅仅在于你的负面反应到底有多少次,也在于你每次反应的负面程度有多强.在确保你的信息得到传递的同时,请尽量温和有礼.微小的情绪影响深远,我们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已经被放大,因为这是一个家长与生俱来的威力.即使孩子看上去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但他们在不露声色地吸收—并被深深地影响—我们的负面反应.事实上,当我们的养育手段不带压迫性时,我们则会对孩子产生更多的影响.我们不仅关注对孩子说了什么,还要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这些因素都会在无意间向孩子传递更多的反对、削弱无条件的爱。
寻求”批评”的替代
可以说,我们不仅要关小声音,还需要调换一个台.当孩子鲁莽大意、态度敌对或令人生厌时,试着将其看做教机.不要说:”你是怎么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做那件事吗? “或”我对你做那件事感到失望”,而是试图帮助孩子看到其行为产生的影响,其实如何伤害到他人的感情,或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如果我们只是说出我们所看到的(“你对杰里米说了那些话后他看上去有点难过”),并提出问题(“下次你感到困惑时,你认为除了推搡还能做些什么?”),就没必要表达负面评价.当然,还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却可以显著增加孩子建立更理性的行为和责任感的机会,如果你能邀请他共同思考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办法,去重建、修复、替换、清除或道歉,则还会大大增加局势按既定发展的可能性.有一本书叫《精进》,今天的文章作者连批评孩子时的语音语调都对家长们提出了要求,养育孩子到这个状态,一定可以用”精进”来形容父母了,父母在精进养育孩子的方法,这是孩子们的福音,也是人类的进步.当然,父母这样做时,也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会了一种思维模式,就是”精进”,这是一种成长式思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作者:金苹果老师说早教那些事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