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厦门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我将在本章及之后章节中提供一些粗略的育儿原则以及取代传统养育模式方法的思路.这些来源于调查研究、来源于我个人的经验和我个人对其他家庭的观察.你将必须做出判断,判断每种思想是否合理,如果合理,你将如何将其应用到你的育儿行为当中.坦率地说,与许多其他育儿著作理论相比,我在这里提供的育儿建议更富挑战性.确认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比仅仅只是爱他们更难;针对孩子复杂的身心因素做出反应,比仅仅关注他们的行为更难;试着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向他们解释正确处事的理由(更不用说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由)要比借用”胡萝卜加大棒”去控制他们更难. “并肩协作”要求我们做得要比”实施手段”更多.
奇怪的是,实施”并肩协作”的理念往往需要满足更高的标准.一位研究人员观察到,低龄儿童即便在被告之停止做某事之后,通常还是继续不良表现,而家长就会下结论认为说话不起作用,然而惩罚,包括体罚,通常也是不起作用的.事实上,一项调查中有一半学步儿会在两个小时之内重新出现不良行为—四分之一会在当天”故伎重演”—无论家长第一次的反应是什么, “而区别在于,当打屁股不起作用时,家长却不会质疑其效用.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普遍认为孩子需要更多传统管教手段.)没有任何一种特定的干预行为会保证起作用—无论是我的建议还是其他育儿专家的建议.但试图将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却基本上肯定不起任何作用,除了能换来孩子充满怨恨的暂时顺从.我将要描述的手段则成功的机会更大,对孩子健康成长以及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风险更小.然而,这种从旧方式的转变必须伴随着目标的改变.确切地说,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不应该是”我如何能让孩子听我的话? “而是”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如何能够满足这些需要?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你只要知道这两个问题中的哪一个对家长来说更重要,就能预测他们家里发生的事情.你甚至可以不必知道他们的答案,也就是他们采用的是哪种养育方式,是强迫服从、还是考虑孩子的需要.问题本身就可以说明一切.将焦点放在孩子的需要上,与孩子并肩协作以确保他们的需要被满足,要求我们必须承诺重视孩子,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严肃对待孩子的感受、需要和疑问.孩子的喜好不一定总能得到满足,但它们应该永远被考虑,而不是被随意忽略.至关重要的是:将孩子看做是拥有独特观点、拥有真实恐惧感、拥有感兴趣的事(通常与我们的不同)、拥有与众不同推理方式(而不仅仅是可”爱”)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公众号,主要介绍了四位教育专家的文章.第一位是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作者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出生时自带一个精神胚胎,在精神胚胎的指引下,经过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成长,最终形成一个自我.这样的人将是完整的,成熟的,有责任的成年人.第二位是小巫,她有西方文化背景,在西方受教育,并且配偶也是西方人,她的书《和孩子划清界限》中从行为的角度论述了训育孩子的方法,例如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从孩子的行为来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及心理状况.第三位是李越儿,她的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从书名我们就能知道她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论述,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读她的书,容易哭,那些在生命弱小的时候受到大人的伤害,很多地方会看到自己,及触动自己的伤疤.本书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养育孩子,我觉得称得上是关系的角度,不再把父母放在主导者的位置,无论是造福孩子,还是伤害孩子.作者提出了并肩协作的教育理念,父母不再是完全的主宰者,孩子也不是完全的承受者,这个关系是动态的,是可以调整、流动的.没有十全十美的育儿方式,某一现象不是绝对的真相,父母不可能打造孩子完美的成长,孩子也不是完全会被父母决定,孩子有自主权的,这是人性.还有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观点,作者说,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不管怎样,要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如果有损害到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就放弃那么做,而来保护良好的亲子关系.说了这么多观点,我还得补充一点,自我照顾,只有父母能做好自我照顾,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的成长.谢谢你们的点赞、分享,因为你们一次次的阅读、分享,微信平台已经开始在整个平台分享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行。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