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会带来什么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会带来什么
2020年岁末,迪士尼和福克斯联合出品的《心灵奇旅》(soul)低调上映,却赢得了豆瓣9.0的高口碑,成为诸多动画片爱好者心中的封神之作。作为咨询师有些小小心得,趁岁末说一说。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但本文就不赘述剧情了。
一、片中导师不是心理咨询师 作为心理咨询师,观影时对The great before(生之来处)那些“U Seminar”的“导师”会心一笑。他们当然不是心理咨询师,而只是被动来到这里,懵懵懂懂上台认领帮扶对象,在规定场地按要求发挥余热,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协助懵懂的灵魂找到生命火花,从而拿到投胎所需的地球通行证。The great beyond的管理者Jerry们是神,他们自有用意和安排,所以匹配的导师和灵魂想必有其用心,虽然未必总是成功。但是,现场分配导师,拽出22进行匹配,多像一些青少年家长拖着厌学的孩子去见咨询师,全然不顾他们的抗拒。从一开始,这个配对就是权力的产物,而非自主选择。可以想象导师工作的基础多么脆弱,建立关系都很困难。
此处荡开一笔:在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的受训中,学员与他们的分析师(治疗师)也是由CAPA推荐匹配的。我们戏称为“指婚”,但分析关系里双方始终都有选择权。与电影不同的是,分析师们愿意承担这个使命,学员们也愿意接受分析,所以这个“遇见”又是必然的。大多数学员都会与推荐的分析师以一周数次的频率持续工作若干年。因为无论分析师是谁,被分析者都会有移情和投射,修通的过程中该经历的爱恨情仇一样都不会少。 电影设定是,导师们无论是否完成协助使命,都不妨碍他们往生the great beyond。他们在这里可以表达愤怒,失望,甚至造成新的创伤。即使是荣格大师,也不必遵循基本伦理:“不伤害”。(此处黑得五彩斑斓)心理咨询师们在咨询关系中,当然也可能产生挫败感,但却可以借反思这种反移情的含义,更深地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不指责,不放弃。二、咨询师该怎样工作几百位导师的失败,至少说明对于22这个独特的灵魂来说,灌输意义是没有用的。她不断把自己寻找不到意义的挫败感传递给导师们,以至于这些伟大灵魂不堪其苦。 这固然有戏剧化的成分,也显然有所寓意。“22”令人联想到“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不是疯子,于是在劫难逃。这个双重束缚规则,令自由意志无从声张。22知晓地球上的一切,但要获得地球通行证,只能通过被安排的导师找到火花。后来的剧情表明,她的火花在于体验后的自主选择,而不必听从他人赋予的意义。这种“只有听我的话才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悖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所以,听来访者讲,往往比咨询师说更重要。咨询师的“中立、匿名、节制”,正是在最大程度消减个人意见的存在感,让来访者在一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里为自己工作,探索真实的自己。
22起初是拒绝Joe作为他的导师的,她搞砸关系的功夫几千年来没失手过(这种力量也是可以探讨的资源)。但为什么接受Joe呢?也许是他人生悲催但依然求生欲满满,激发了22的好奇心;也许是Joe想要得到帮助,让22站到了更有力量的助人者的位置,主动开启这段救赎之旅。放下助人者的姿态,敷座而坐,以善意的好奇,带着谦卑去倾听和理解,是咨询师得以被允许靠近来访者的方式。 22是个多么丰富的灵魂。她在Joe家门口与康妮的那段互动,完美展示了结盟和疗愈的过程。康妮怒气冲冲来找Joe的时候,把他投射成学校的代表;同时她也知道Joe是真正欣赏她才华的人,所以内心又是安全的。22以乔治奥威尔的话回应康妮对学校的愤怒,完全接纳她的情绪和观点,哪怕是激愤之下的过度反应。康妮反倒愣住了,反观自身之后愤怒渐渐消退,而悲哀通过一段长号表演得以表达。康妮选择坚持练习,高兴地走了。整个过程中,22都不曾劝说,不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挑战康妮,反而给予了足够的空间,让康妮与情绪呆在一起,自己做出决定。令人心疼的是,缺乏生之热情的22,其实有个抑郁的内核“我不够好”。而这个内核力量之大,让几千年来的几百位杰出导师都品尝到了她一直难以自拔的挫败感。22号显然很得意,把这些失败导师的标签都贴到墙上留念,宛如集邮。但这些导师反馈给她的愤怒和失望,又加深了那份“我不够好,我找不到火花”的自我否定。她所展现的天赋,大概就是“受伤的疗愈者”。正因为她曾经被那样对待过,她知道灵魂需要的滋养是什么。
四、 到底什么是火花
咨询师可以不给答案,但电影总要对剧情有所交代。Jerry们对什么是火花语焉不详,他们之间对于分配灵魂属性这件事本身也有不同看法。整体而言他们坚持着既定秩序,类似于理想国的先验论,由精英导师传授先于感知和体验的引导。但是22独特的滞留经历和自我发现之旅,反映出也许是这种制度预设有问题。Jerry们开始反思,并给予Joe一个破例的还魂机会。 然而,这个圆满的结局并不能化解剧情底色的苍凉。且不说死亡轮回这些主题,光是意义/目的/火花的寻求,就一言难尽啊。 标准答案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意义。第一口披萨的滋味,第一次被地铁的风鼓吹,阳光里飘然落下的树叶,妈妈深情的凝望,街口行人的亲密交谈……我们无法脱离自身去寻找远方,就像在大海里不必再寻觅大海。但像Joe那样寻求梦想实现的灵魂,却会对生活本身视而不见。更不用说那些执着于欢愉或痛苦而致迷失的蒙尘灵魂。 22带Joe去到介于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的时空秘境,说,I used to call it Loserville(我曾经叫它废柴镇)。但她的朋友们说这里是Astral Plane(星光之域)。那些生活在人间的凡人——街头杂耍者,艺术家,萨满或冥想者——在凝神入定的时刻穿越至此。这里的状态,接近于比昂所说的“沉思”(reverie),催眠中的“恍惚”(trance),心无旁骛带来的执迷(obsession)。对他们来说,生活的意义也许就是在这些灵魂出窍的时刻。
如果每个灵魂都是完成了功课,带着圆满的使命和火花降世,那又是什么让他们迷失?按照荣格的看法,人都是带着集体无意识,走向自性化的,这个过程无人可以替代。人这一生,到底还是要自己去找寻自己的意义。 在寻求生命意义的主题上,心理咨询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场相遇和探索不一定让来访症状好转,而只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复杂性,打破固有的想法和感受,甚至走入阴影之地。看到真实的自己也许令人失望,所以新的认知和体验不一定让来访者变得更“好”,因为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人性的黑暗,看到欲望的深渊,有限的自由,乃至终极的孤独。这种无法形容的悲哀,却真切地令人感受到生之奥义。哀悼不可能的圆满幻想,容纳残缺,向死而生。然后呢?答案在风中飘。但人类依然生生不息。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