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给女人的幸福秘诀(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致给女人的幸福秘诀(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书是:《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东西。但幸福在哪里,如何获得幸福,似乎成了一个无解题。《幸福的方法》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学导师,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美国有线新闻网、《纽约时报》等数十家著名媒体都曾对他进行过专访和报道。他的幸福课不仅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还是各大公开课网站上点击率长居首位的课程。《幸福的方法》揭示了幸福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获得幸福。通过这本书,你能运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激发潜力,体现价值,到达幸福的彼岸。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幸福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作者沙哈尔16岁时,得到了全国壁球赛冠军。这个冠军来之不易,因为夺冠前的5年里,沙哈尔都在拼命训练。
在艰苦的长跑和力量训练中,沙哈尔反复告诉自己,赢得冠军后,自己就能获得成就感,就会获得幸福。但令他惊讶的是,在夺冠当晚,夺冠的兴奋感就已经消失殆尽,他感受到的是加倍的失落、迷惘和恐惧。沙哈尔意识到,外界所带来的幸福都是短暂的,我们需要的是持久的幸福。那我们要去哪里找持久的幸福呢?在苦苦探寻之后,沙哈尔发现,真正的幸福是你在当下既能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感受到未来的幸福。
例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而这种快乐能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同样,当我们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当然,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未来的获益。就像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未来而攒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超时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是会有些不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如果我们把追寻幸福的过程看作登山,那么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感悟幸福型,是幸福的本质。只有“快乐+意义”,我们才能得到幸福。
如何在学习中获得幸福
在很多人看来,学习和快乐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哪怕一开始因为兴趣而学习,但兴趣消失后,我们就很难保持快乐的情绪,甚至会感到厌恶。就像沙哈尔的弟弟,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前,他喜欢一切跟心理学有关的东西。但学心理学一段时间之后,他变得很厌恶心理学。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多数学生都讨厌学习。而讨厌学习,是因为这些学生选择了错误的学习动机。很多学生习惯了先苦后甜,他们埋头于自己不喜欢的作业,直到考完试才觉得解脱,但这种考试过后的轻松并不是幸福。这类人恰恰是在用现在的痛苦去换取未来的获益。而学习,实际上可以变成幸福感更高的一件事,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种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学习方式。首先是找到心流。
心流是人们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会觉得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专心阅读的时候,似乎无法听到别人在叫我们;当我们在专心打球时,会觉得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流。在心流状态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处于心流状态中,我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并且向未来的目标迈进。但实现心流是有前提条件的,它需要任务难度和自身技能匹配。如果任务难度大而技能不足,我们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务太简单,我们就会感到乏味。而想要难度和技能匹配,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给予适当的课程和作业。同时家长要不过分保护孩子,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会激发他的技能,让他处于心流状态,从而享受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其次,我们可以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唐纳德·赫布曾做过一个研究:他告诉600个6-15岁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再做家庭作业。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欠佳,他们就会被罚出去玩;如果他们好好表现,他们会有功课要做。结果在短短的一两天之内,学生们都选择了在课堂上好好表现而非出去玩耍。
由此可见,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学习的时候,他们不但感到更幸福,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会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将学习视为一种权利,而不是责任。你可以尝试制定一套学习计划,把计划分成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在每类学习中,专注于用心找寻快乐和意义。即便你在专业成长上收效甚微,能在个人成长上有所收获,你也会感觉到快乐。最后,师长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现在不少师长都在关注怎么让学生拿到更高的分数,鲜少关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如果一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感到痛苦,那他们未来的人生也不会成就很高。相反,如果师长能帮助学生寻找快乐,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想做到这一点,师长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比方说,一个学生对做社会工作感兴趣,这时老师就应该鼓励他,而不是告诉他做生意可以赚更多钱;如果他想从商,父母也应该支持他,而不是告诉他从政才是他们对他的期望。当孩子在学校里被允许去追求幸福,那么他们长大成人后,也更容易里感悟幸福型更近。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觉得工作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具。但实际上,我们在工作中是可以获得幸福的,只要你找到了你的热情、使命感,并学会倾听幸福的声音。首先,我们想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被自身的情感和热情推动,而这个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坐等好工作从天而降,必须主动去寻找或是在目前的工作中创造令人满意的环境。你可以对目前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多在工作中设定一些明确的目标,从平凡中寻求挑战,获取心流体验。还可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地参与我们感兴趣的工作,或调换到其他部门加入新的项目。你甚至可以换工作。也许找新工作可能会让人恐惧,但是如果一份工作在糊口之外无法给你带来任何幸福感,那就需要做出改变。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使命感来寻找工作中的幸福。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斯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把工作视为任务的人,他每天去上班只是因为他必须去,而不是他想去。除了薪水之外,他所期盼的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视为职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例如,他们会关注升职机会,想着从副教授到教授,从老师到校长,从助理编辑到总编辑。而把工作视为使命的人,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他们工作的力量源于内在,同时也在工作中感到了充实与快乐。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