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几年,随着对人们对家庭教育理念的深度思考,原生家庭这个话题也被推向了高潮。在这个话题讨论中,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并试图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寻找自己的起点故事。其中有些人将自己的不顺归罪于原生家庭,而更多人开始转变思想,开始学着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收获自己的人生。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在《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这本书中,指出在美国和全世界其他国家,有高达75%的青少年会遇到一种或多种不利于其自身成长的问题,但是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能从童年的挫折中走出来。作者梅格·杰伊不仅是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副教授,还经营着一家私人心理诊所。目前,她的书已经被翻译成超过12种语言。她的上一部作品《决定性十年》曾入围了那一年的“品读美好生活奖”获奖名单。接下来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那些经历了人生逆境的人,是如何超越原生家庭,从童年创伤中复原的吧!
我们都曾受过伤
美国疾控中心在2010年的报告中指出,在美国约有25%的成年人在儿童期遭受过言语虐待,15%遭受过身体虐待,10%遭受过性虐待,大约30%的人目睹了父母离婚,30%的人生活在滥用毒品或酒精的家庭环境中,5%的人在父母入狱的环境中长大。除了上述的伤害外,有人在童年时期失去了双亲或者是其中一方;有人与患有精神疾病,或有特殊需求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还有人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经历这些的人,通常有个不够好的童年,而这些童年时期的挫折被统称为童年逆境。不过,心理学家在研究后发现,大部分在童年时期经历过逆境的人,长大后过得都还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者表示,童年逆境会对经历之人未来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他们往往具有能够战胜更多困难的能力,而社会学家将他们这样的能力,称为“复原力”。什么是复原力呢?美国心理学会指出,复原力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或持续不断的重大压力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挫折能够让我们在某一方面变得比别人更强。遭受过童年逆境人在面对重大风险时,往往能表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能力。他们在成年遇到挫折时,表现的往往比正常人更好更坚强。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都能从童年创伤中复原。毕竟遭受童年逆境的人,内心更加脆弱,他们往往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有很强烈的孤独感。那些拥有复原力,能把日子过好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内心会在痛苦中挣扎,童年的经历也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然而,他们在现实中的表现往往比预期的要好。总之,在遭遇许多不利因素后,大部分人会拥有复原力,他们也总是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分享秘密有助于治愈伤痛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些回忆,只愿意告诉朋友,而不愿意告诉其他人。有一些事情,甚至不愿告诉朋友,只告诉自己,而且一直保密。”有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不喜欢将自己那段经历讲给别人甚至是配偶听。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讲述自己童年时期的悲惨经历呢?其实这与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当我们面临危险或者是觉察到周围异样时,杏仁核就会活跃起来。当杏仁核越活跃时,我们大脑中的语言中枢活跃性就越低,这样我们就说不出话来。很多人在经历了可怕的事情后,不能把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与之前经历的任何事物联系在一起,他们也无法用语言描述这些事情。他们就会把这样的经历存放在大脑中一个单独的部位。久而久之,被单独存放在一起的,令人震惊的事就会被当成一个秘密,经历这些事的人轻易不愿提起。后来,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研究发现,生活中那些愿意将不幸遭遇分享出去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表现得相对较好,而那些倾向于把经历隐藏在心里的人更有可能面临或大或小的健康问题。
这个发现说明分享秘密对我们比较好,但把秘密说出来也会面临风险。那些透露秘密的人可能会受到指责、羞辱、拒绝或反驳。那么面对这种残酷悖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适当透露个人秘密的方式结识了一小群值得信赖的朋友,建立了自己的小团体。或者加入了一个倾诉组织,组织中大部分人都是有过不幸经历的人,在这样的组织中,成员之间能够产生共情和相互理解。当我们与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团结在一起,互相倾诉心中痛苦时,每个参与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变得比之前更强大。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秘密,你可以选择说出来,也有权将它埋藏心底,但无论如何要让自己去过正常的生活。
成为无人能敌的超级英雄
长久以来,我们把“愤怒”看作是一种消极情绪。我们普遍认为,只有像快乐这种情绪才能够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而愤怒会惩罚我们。
然而,最近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观点,他们认为快乐情绪能让我们在一切都好时享受生活,而其他的情绪,例如悲伤、愤怒、恐惧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挫折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变化。书中有个叫保罗的小男孩,他小时候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校园霸凌。保罗的妈妈因此想给保罗换一所学校,保罗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离开,他反击。于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学习了柔道,自此以后他不再害怕被欺负。保罗成年后加入了军队,在军队里,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其实在面对危险时,人的本能反应有两种:一是反击,二是逃跑。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将这种反应称为“战逃反应”。
“战逃反应”是如何出现的呢?
我们的身体在嗅到危险信号时,杏仁核就会活跃起来,释放压力激素,心率随之加快,消化减慢,血液反而能够更迅速的流向肌肉,让肌肉充满能量。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让我们做好了应对压力的准备。当我们身体做好了上述准备后,接下来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我们所说的战斗,不仅仅是指用武力对付冲撞我们的人。对于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来说,战斗通常意味着解决问题,而他们往往会与贫穷、歧视、虐待、欺凌、不公平、遗弃等情况做斗争。很多经历童年逆境的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保持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能选择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是为了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而具备了复原力。如果每个遭遇过童年逆境的人,在面临问题时都选择勇敢的战斗,去靠解决问题维持生活的平稳,那么每个人都能从逆境中复原,成为生活中的超级英雄。
好了,今天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啦。诗人鲁米写过一首诗:“如果你能摆脱与你自身的纠葛,所有天堂的精灵,都会屈尊将你服侍。如果你能猎获自我,你就获得了特权,去掌握所罗门的王国。”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伤。身体上的伤很容易复原,而心理上的伤有时却会吸走我们的能量。但反过来想,我们经历的那些伤害,很有可能赋予了我们某些“特异功能”,我们也会因此变得与众不同。当然现实中,没有人会把童年时期遭受到的痛苦看做是好事。而且,被童年逆境打垮,打废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各种综合研究发现,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会变得更加坚强懂事,更自律,甚至更加成功。当不幸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就要坚强起来,我们不能把不幸当作自我放弃的理由,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不让那件糟糕的事情,毁掉我们将来的人生。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