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需要太完美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幸福超越完美》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拥有幸福与成功,并为之努力奋斗,可是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无法感受到幸福和快乐。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还要完美,这恰恰导致了不幸福。《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告诉我们:苛求完美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最大障碍。本书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弊端及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危害,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完美主义,从而获得真实的幸福。本书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他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连续数年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他本人也被学生们誉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写的畅销书《幸福的方法》曾经在《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上排第一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探索如何接纳不完美和失败,同时迎接成功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吧。
完美主义者难以获得幸福
作者过去就是一名完美主义者,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为了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一旦没有拿到优等成绩,就会极度焦虑,害怕失败。在上大学的头两年里,他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得非常不快乐。那什么是完美主义者呢?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将完美主义者描述为:一些拥有无法达成的非理性目标的人群,他们会不断强迫自己完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只以生产力与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拒绝接受失败,只关注目标,不在意目标达成的过程,眼里只有输赢和成败,对自己的成就始终不满意,无法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而且绝大多数完美主义者还认为幸福的生活应该是由不间断的积极情绪所构成,不允许自己体验痛苦的情绪,总是隐藏和压抑自身的感受,因而活得身心疲惫,难以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为此作者提出一个替代完美主义的健康理念——最优主义。和完美主义者不同的是,最优主义者接纳现实,接受失败和不幸是无法避免的,他们会从失败中学习,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他们还会基于现实给自己制定目标,并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为了获得幸福,怎样才能从完美主义者转变为最优主义者呢?
首先是直面现实,接受失败。我们的人生原本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必然要经历失败,只有基于现实来制定目标,接受失败,并且从失败中学习,我们才更有可能成功。其次,我们应全然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生命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和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与人真诚分享自身的感受。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既体验痛苦,也尽情享受和寻找快乐。当经过艰苦的努力,获得成功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只有接受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接纳情绪,与情绪共存,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才能逐渐克服完美主义,迎来幸福的人生。帮助孩子远离完美主义,获得幸福与成功作者发现在学生中,有一些富家子弟尽管物质生活方面不用发愁,但是却普遍缺乏幸福感,比其他学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些富家子弟从小被教导要成为优等生,将来进入顶级大学。他们的不快乐,除了学业方面的压力外,和父母过度介入也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快地进步,观察及评判孩子的一言一行,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结果孩子学到的经验就是不要犯错误,通往目标只有一条最短的完美之路,这条路上不能有任何偏差,每一步都要是对的。孩子在刚出生时,生理和心理上都完全依赖父母。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可以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独自处理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收拾物品等。不替孩子包办一切,在保证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犯错误,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可以增强孩子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除了增强孩子应对失败的能力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如智商、才华、人际关系技巧等,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得到提高。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真正改变。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研究人员把一些五年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被称赞“你很聪明”,引发了他们固定型思维模式;另一组学生被称赞“你很努力”,引发了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面对艰难的学习任务时,明显感到更痛苦,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并享受其中。此外,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是无条件接纳的,但是某些错误的行为是不被大人所接受的。如果孩子做出不当的行为,你可以对孩子说:“我是爱你的,但我不允许你有这样的行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允许孩子从失败中学习,称赞孩子努力,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完美主义,让我们离成功更近完美主义者面对工作时,常常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的表现无法满足别人的要求,于是他们总是避免失败,不敢冒险,无法从失败中去学习。除了害怕失败,完美主义者还有过度努力的表现,他们相信越努力,成就越大。有些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也在加班,没有休闲时间,最后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自身健康也受到损害。害怕失败,过度地努力,都会导致不幸福和失败。我们只有克服工作中的完美主义,将最优主义带入工作环境,才有利于事业的成功。首先我们要改变对失败的看法。
不要把失败与缺点、羞耻感联系在一起,而是把失败看成是勇于探索、乐于进步的表现。例如,在企业里,领导人要经常鼓励员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其次,管理者尽可能放开管理权。管理者经常会检查员工的工作,以防止下属犯错。但对于员工来说,如果经常遭到没必要的细节检查和管理,他们极有可能因不耐烦而跳槽。管理者最好能放开管理权,让员工有独立工作的机会,能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如果成功了,他们会更自信,如果失败了,也会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成长。最后,在工作之间有规律地安排休息时间。通常我们每次可以专注工作一两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限,工作效率就会下降。作者建议专注工作90分钟后,休息15分钟,可以帮助恢复精力,重回最佳工作状态。此外,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年花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给自己放个长假,彻底放松身心,可以让我们在工作时,更有创造力,工作效率更高,同时也提升了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冒险,敢于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并且在工作之余适当休息,有助于我们获得事业成功,并享受幸福生活。以上是本书的精华。完美主义者总是想追求没有痛苦、没有失败的完美生活,然而,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只会带来沮丧和痛苦。最优主义者知道人生路上坎坷不平,有快乐,也有不幸,生命是由通往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点一滴所组成,这段通往人生终点的旅程值得珍惜。
作家毕淑敏说:“儿童时期的完美主义倾向将给一个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做一个不完美的孩子需要勇气,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比完美的孩子更勇敢。”直面现实,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对完美工作、完美爱情的期待,同样需要莫大的勇气。承认幸福的生活并非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愉悦,而是成功与失败并存,快乐与悲伤同在。接受自己会犯错、会失败,接受失败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订可以达成的目标,并享受目标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我们从完美主义逐渐转向最优主义,我们将拥抱真实的幸福。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