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教孩子的知识(下)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我们应该教孩子的知识(下)

 

“怕输”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态

 

回到台湾教书后,这些年来,我对当时的心情又有一层新的体悟。当年我对科科A的追求,除了从小相信认真念书就是为了追求好成绩的迷思,背后更深的原因是:怕输。怕输、怕没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很多个体、甚至很多企业发展上看到,形成一种保守的文化,妨碍创新的尝试。执着于羸,你就已经输了,因为这时你已失去了自己。台大管理学院每年都送很多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做交换学生。最近一个同学从北欧的大学交换半年回来,与我分享心得。她的班上有一半是当地学生,另一半是来自义大利、法国、德国、韩国、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换学生,有很多分组讨论和报告要做。她发现,台湾去的学生,理论学得很扎实,程度一点也不输外国学生,但自信心明显比较不足,即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但不那么能够系统化组织与勇于提出思辩讨论。相较之下,“欧洲的年轻学生可能理论基础比不上我们,但他们不害怕,很敢说出口,讨论激荡,发现真的有兴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钻研,很有创意和想像力。”她的心得我完全了解。因为怕输怕被别人笑的心理,出现在许多层面上,例如阻碍学习新语言(不敢开口怕被笑)、讨论课上沉默者占多数,发言的永远那几个,但下了课大家却七嘴八舌意见多多。我曾经反省,为何必须到了美国求学、从别人的文化反射出来,才看清自己的迷思?为什么在台湾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从来没有反省过?答案很简单。在台湾现有的升学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测、大学学测,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谁会考试,谁就是赢家!30年前,我念书时如此,现在亦然。或许,大学前的游戏规则,真是如此,但是,我们的人生,从考完大学起,就再也不是门门得A者。唯有能认清环境变化,敢于跨出舒适区,追求本质的创新,才能永保成长动能。从此刻起,挣脱只求第一的魔咒,摆脱怕输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贵的一堂课:

 

找寻自己的人生导师

 

我的前半生,在别人眼中,该也是标准的“金榜题名”、算得上是超级好学生。先后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后的硕士、博士学位,则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毕业后,在矽谷找到年薪数百万的工程师职缺,然后娶回了美娇娘、回台大担任教授,也有了两位小朋友。我必须承认,有一段时间,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深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无论是“美国梦”、“台湾梦”,我都能美梦成真。然而,从人生进入下半场开始,我陆续遭逢变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深深的无力感。先是我自己在壮年之时,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虽侥幸得胜,却也大伤元气。而没几年后,我又遭逢中年丧妻!失去了最爱的人,心里什么也不剩,只有空空荡荡,整个人浑浑噩噩……但却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自怨自艾,因为我还得拉拔两个正要经历青春期的小男孩长大。原来发生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实的人生……最难的一课,我们却没教给学生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园内触目所见,年轻快乐、对未来满怀想像与盼望的学生们。不禁感叹:在我人生的求学过程中,大多时刻,学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过关斩将在大小的考试中胜出?几乎没有人告诉我,考不上“好”学校、“好”科系之后该怎么办?如何勇敢站起来面对挑战?联考制度强调的是,不管喜不喜欢,先抢第一志愿就对了!从来没有人认认真真地鼓励我们:寻找自己独特的天赋能力,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再找出独属自己而非主流价值一致钟爱的“第一志愿”?我们从小经常听到的童话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万难与公主结婚,然后呢?就没了。从没有告诉我们,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人生的本质就是无常的变动。如果有一天,公主离开了,王子该如何?没有人教过我们,我们也从来不会教学生,关于人生,种种的真实与艰难,种种的难堪与不堪。这些,反而是我在历经人生后,最想要献给学生的礼物。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但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对课堂以外的人生挑战。

 

如何做?

 

其实很简单,提前把这些人生问题,丢给学生去想,让他们从年轻时就开始思索、有心理准备;提前为他们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们突然面对了,竟只有手足无措的份。人生不会永远顺遂、悲欢离合总无情,毕业之后的人生更不会有标准答案,我想教会学生的,是他们如何为自己找寻答案?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错后,鼓起勇气选择补考,而不是沮丧放弃,勇敢做唯一的自己。人生说穿了,就是由无数的大小考验组合而成,懂得为自己找到“人生导师”,绝对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而什么是人生导师?“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场演讲、一部电影、一本好书,重点是里头的精神,能不能让你在历经悲欢离合时,多一点力量与勇气,继续朝能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方向走下去?我不是完美无缺的老师,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学生,打开心胸、主动出击,每天都能遇见自己的人生导师、每天都能茁壮成长。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1-2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