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专注时间最长(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厉害的人专注时间最长(上)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时代独有的知识焦虑中。还在学校磨大刀的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发现已是“核弹时代”。学校里学的知识永远不够用,终身学习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然而,当自己踌躇满志、打算慢慢变成一个认真的学霸,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
坐在桌前很久才进入状态,过了大半天猛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刷朋友圈,有朋友突然打电话来约吃饭,一瞬间又激动又懊恼——任务只能堆积到明天;拖延症晚期,制定了满满的学习计划,表格画了一张又一张,到最后一项都没完成。迷迷糊糊地学了一整天,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记忆中专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想要干掉心猿意马,长时间高效获取知识,我们需要先用科学知识了解自己,“对症下药”。
无法专注是天性
环境让改变现状愈发困难,高中时候背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比起蚯蚓,人类在“专注力”上有天生的劣势。原始社会,为了求得生存,人类要对周围环境的新刺激、新动向保持高度敏锐,时刻准备应对紧急突发的危险情况:生活在危机四伏的丛林里,如果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对周遭风吹草动的“干扰信息”不敏感,他很有可能会随时丧命。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干扰过多而无法专注导致人拖延;而昨天收藏的干货还没看,今天的推送已到位,“知识焦虑”就此加倍。焦虑使我们难以气定神闲地长时间专注学习成系统体系的知识,只停留于碎片化阅读和零散知识点。学者Neil Postman认为,随着新媒介的发展,信息爆炸极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人们的专注时长在急剧下滑。微软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人们的专注度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以下,还不如一条金鱼高。
2013年,人的平均专注程度下降到了8秒,比金鱼还低 / rubberneckzine,据调查,中国人每天平均花3小时对着手机屏幕,位居全球第二。心理学家认为,按照某种指标来看,一般人做“白日梦”的时间至少占50%——心不在焉,不是脑子出了问题,而是大脑运作所需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Paul Seli曾做过对“故意心不在焉”和“意外的心不在焉”的区分,他发现,只有“意外的心不在焉”会对手头的任务产生负面的影响。相较之下,有意识地逃离甚至有放松大脑、让它恢复状态的好处。注意力不受掌控是正常现象,但人和人效率的差距,也就在能否对其加以控制上展开。
能长时间高效学习
是一种竞争力,换句话说,长时间高效学习的重点,不是“长时间”,而是“高效”。一大段时间内,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客观生理状态磨合的人,可以将学习效率提升到最高,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就相对更长。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长时间地高效学习,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文化资本。歌手李健在初一开始每天用午休时间练琴,寒暑假每天弹三四个小时。“我初中毕业自学完了外研社英语教材的三册,高中英语基本就不用学了。”虽然李健说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学习并不好,但是对于喜欢的和需要的知识,有针对性地高效获取,也为他对自己文化素养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经历同样的时间,拥有超长的专注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的人,自然能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作家村上春树通过跑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而习惯仅仅依赖一处自然水源的人,冷不丁地这么做,只怕轻易做不来。”花上十个小时“头悬梁锥刺股”,如果不够专心,学习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只专注学上一个小时。如此,人在有限的精力内完成了相对更多的任务,也就自然能省出更多时间,吸收新的能量,让自己变强。从有效程度来看,这样的人,真正在“学习”的时间,反而更多。在众人被碎片化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时,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
“五步法”长时间专注
提升效率从今天开始,硅谷的一位叫Nela Canovic的女企业家分享了她的高效学习方法,有五种跳脱出原有状态的学习方式,解决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局限性。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