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痛哭被群嘲?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她,为何痛哭被群嘲?
前几天吴昕又上热搜了,因为在节目里崩溃痛哭。在新上线的综艺《我家那闺女》里,好朋友沈凌来家里做客,两个人喝酒聊天,说着说着吴昕就哭了。因为年龄大了,无比焦虑。36岁,想找一个可以长期交往的男朋友,就是遇不到合适的。每次主持节目身边站着年轻人,就觉得自己是老阿姨。考虑到如果结婚生孩子就要停工一年半,害怕回来自己的位置就没了。因为别人的评价,接受不了。对网友这么多年的评论,始终无法接受,“这么多年一点没有长进”,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魔咒。”因为自己的“不重要”,无法释怀。台里的跨年晚会,因为超时只拿掉了自己的节目,她便觉得自己是最差的。热搜里,很多网友觉得她太过玻璃心,狠一点的意思是:
你有什么资格哭?
出道以来,吴昕都是那种活在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家境优越,初一已经自学完初三的英语,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按照家人的规划,她应该考研、留学、回国后当一名老师。当年参加《闪亮新主播》,大连外国语法学系出身的她表达能力很强、会控场、能歌善舞,凭实力拿到亚军,23岁就成了中国最火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网上流传的一个主持人考试成绩,她的分数比何炅还高。比起大多数想吃主持人这碗饭的人,她真的是太顺了。拿同为主持人的沈凌说的一句话是:她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机会。但也可能因为太顺,她面对后面的“不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站上《快乐大本营》的吴昕没有得到期待中的掌声,质疑声持续了14年,将她逼得在不同场合一次次崩溃哭诉。
因为,她觉得委屈。可即便是在她痛哭的当下,她的生活也是大部分同龄人可望不可及的。收入丰厚,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大房子,有自己的店。没工作的时候,宅在家里泡脚,为了泡脚还特意化个妆,悠闲到没事化妆卸妆玩,吃各种保健品,睡到自然醒,熬到后半夜。看她为了泡脚还特地化个妆,大张伟感慨:她活得太舒服了。在比她小十几岁的傅园慧每天泡在泳池里练习,连看场电影都是奢侈品的时候,她躺在家里,敷最贵的面膜,吃最贵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如何生活,是她依靠实力挣来的。但从她身上也能看到:从小太顺,一直优秀,长到后遇到挫折,就更容易一蹶不振。吴昕的眼泪,其实是很多年轻人都在面临的焦虑:曾经很优秀,但在一个周围人比你更努力更出色的圈子里,你的优秀也许无人问津。老家亲戚家的一个妹妹,人漂亮学习也好,是那种“家族聚会表演节目、学校颁奖次次有她”的孩子。一路顺风顺水地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大学时拿到了去韩国交流的名额,打包行李出了国。半个学期没念下来,就哭着给爸妈打电话。爸妈一问,才知道原因:交换生都是各校的优等生,学习、比赛、演出,都有比她更出类拔萃的人,加上她“公主病”,不适应集体生活,心里委屈得不行。按理说,父母这时候应该先安抚她的情绪,然好帮助她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结果,亲戚一听说女儿在异国他乡“受了如此委屈”,便二话不说,想方设法提前结束了孩子的交流生生涯。
她的第二次挫折,是工作后。毕业后她进了一家不错的外企,本以为名牌大学的学历可以混得很开,进了公司就发现,别说985、211,国外名校留学回来的同事都一大把,她很快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但只是陷入委屈并没有应头赶上,自省力、学习力的不足,让她很快陷入又一轮的自怨自艾中。一路听着赞美长大的她,心理落差太大,总觉得被冷落是领导太针对自己,恍惚间工作出了错,被总经理当众批评。她在办公室跟同事抱怨:“我爸妈都没跟我说过重话,他凭什么这么说我?”因为总是处于抱怨状态,她很快被调到边缘岗位;心态崩了的她没勇气重整山河,直接辞职了。后来的消息就是一直在换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每一份工作都干得不长远。她最高的职业,停留在了刚毕业那一年。起点比普通人更高的孩子,如果抱着曾经的优越感不放手,总有一天被困在优越的幻觉里。当我们拼命把孩子培养得“优秀”,教会他们和“不优秀”共处,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儿。成熟的教育,是帮助孩子从阴霾中看到阳光,是引导孩子在错误中成长:那些可以把烂牌打好的孩子,才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曾听到有个妈妈看了班里演出的排练视频,唱歌时她儿子站在了第三排,便去跟幼儿园老师“交涉”:“他回家以后很不高兴,能不能把他调到第一排?”
老师解释说:队形是按个子排的,而是小演出,并没有主次之分。那个妈妈却很坚持,“那能不能调到第二排中间?”教给孩子“拔尖”本身没错,但再优秀的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人生的“c位”,当他们失落、伤心、难过,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情绪的调节才更重要。如此,他们才会更淡定、坚强,更有力量对抗成长路上的压力、伤害。
朋友的孩子拿了小提琴比赛的奖,聚餐庆祝,席间,孩子特意拉了一个曲子,大家都鼓掌称赞。
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同龄的小女孩嘟着嘴很不高兴,她的妈妈低头问她“怎么了”,她说“我的钢琴弹得也好,他们怎么不夸我?”。妈妈沉吟了一下,对她说:“你的钢琴确实进步很大呀,姐姐的小提琴也很棒,你们的乐器不一样,没法比较;今天是姐姐拿到了小提琴的大奖,就跟生日会上你是主角、大家都祝福你一样,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事是祝贺姐姐对不对?”女孩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妈妈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只要自己一直进步就可以了,说不定有一天,你也有机会参加比赛呢。”听到这儿,女孩抬起头看了看妈妈,点了点头。这个妈妈没用“是啊是啊,你弹得最好”来搪塞女儿,而是给她讲清楚了“优秀”和“进步”的意义,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尽量不要跟孩子说“你最棒”,而要说“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的原因。
从特长班报名处出来,听到一个妈妈在打电话“诉苦”:重点小学如何累,老师多么严厉,课外班的竞争压力有多大,特长班的学费高得吓人:“你看看我家孩子累成啥样了,压力太大了,我们都要跟着累死了……”
一旁的女儿,听到妈妈的话,眉头紧锁,这显然不是让她高兴的话题。妈妈的说法,也可能让她觉得压力是一件很坏的东西,而自己是“最苦逼、最辛苦的那一个”。我们大人都知道,适度的压力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感觉孩子压力确实大,咱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轻松一点上,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抱怨。不然,万一孩子厌恶的压力怎么办?压力在我们生活中,是真真切切伴随人的一生的。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