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你交过这样的“智商税”吗?

130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教育孩子时,你交过这样的“智商税”吗?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焦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铺天盖地的早教类广告,目前流行的育儿理论,种种宣传让家长觉得,只要好好培养,人人都是小天才;不趁早开发孩子,会错失激发潜力的机会。除了这样的社会氛围造成的焦虑心理,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发展有着片面认知。当然,我们首先肯定每个孩子的潜力、与培养教育的重要性。爱子心切的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有些成年人的期待对孩子来讲并不适用。家长已经脱离发展阶段过久,导致他们不能理解孩子在当前年龄段需要哪些方面的培养,同时对每个阶段发展的正常“标准”没有全面的认识。

 

在一次认知发展测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4岁左右的参与者们从易至难依次完成不同任务。这些任务被设置为适合2-3岁完成、适合4-5岁、以及适合6-8岁。这意味着,4岁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一,在思考后完成任务二,但认知的发展程度让他们不可能完成任务三——而这是完全正常的。任务内容如下:桌上有两个装着水的透明杯子,水量完全一致。此外,桌上还放有一个细高的透明瓶子,内部没有装水。实验者首先问:“这两杯水是否一样多?”所有孩子都会给出正确的回答。接下来,实验者邀请孩子们随意挑一个杯子,将其倒入空的细高瓶中。这时,实验者会再次提问:“是杯子里水多,还是瓶子里水多?”5岁左右的孩子大多会回答:细高瓶中水多。这是因为5岁的孩子仍处于认知发展中的前运思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而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无法同时顾及多于一种不同性质(水面的高度,容器的宽窄)。这一任务是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经典的测试,几乎所有的4岁孩子都无法想到容器的形状影响水面的高度。在他们看来,细高瓶中的水面高,所以水一定更多。这对于已经度过了前运算阶段的成年人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的。研究者发现,即便他们在实验开始前非常明确地告知陪同家长,“失败”才是最后一个任务的标准答案,家长在看到孩子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时仍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悦及焦虑。常见的反应包括(对实验者)“让他/她再试一次”,和试图教会孩子正确的思路。后一种家长在孩子表示不理解后进一步显示了沮丧或焦躁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来源于家长对正常发展进度的错误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认知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孩子都要经历一遍,且不能“跳级”。在没有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前,小孩子无法正确回答哪个容器里的水多,这是符合自然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常规现象,不能说明任何智力上的问题。和实验中显示焦虑情绪的家长一样,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不能完成一些对成年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从而陷入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后了?他/她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而花钱、花精力去给孩子报各式辅导班、早教班,其实这是家长应对焦虑的一种手段——通过自己的付出,来缓解不安情绪。

 

为人父母,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无可厚非,想必不少家长心中也有些许疑问:我在做的究竟是有用功,还是在交无用的“智商税”?目前,除了英语、数学等主流学科辅导课程,也有不少新兴课程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针对5-6岁儿童的幼儿编程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行业越来越热门,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实用性。为了让孩子领先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小学(甚至学前阶段)就开始接受编程启蒙教育。但与此同时,随手百度一下就能发现,网上也不乏质疑或不安的声音:真的有必要吗?根据发展心理学,5-6岁的孩子正在从前运算阶段步入具体运思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这同时也是儿童完全掌握表象思维(representational thinking),开始练习逻辑思维的时间点。在掌握表象思维前,孩子无法理解指代关系——对他们来说,所见即所得。对还不能熟练驾驭表现思维的孩子来说,“我们用A来表示B”是完全无法理解的。而编程恰恰是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同时涉及大量指代关系。对刚刚从“直接关系”中毕业的儿童来说,编程课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这种课程的对抽象思维的要求使它的教学有效性变得微妙。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启蒙,恐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老师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与恰当的教学方式。换言之,盲目加大培养力度,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是否允许有效的学习,孩子认知系统是否“准备好了”,很有可能导致交“智商税”的行为。

 

小孩不是小大人,大人也不是大小孩 (Gopnik & Wellman, 1994)。每经历过一个成长阶段(developmental stage),我们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蜕变。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规律与需求皆不同,孩子的认知适应性(cognitive readiness)也不同。在此,我们想再次强调,虽然我们十分认可后天培养(nurture)对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教育内容与孩子发展进度的匹配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期盼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重视教育,这都是我们赞赏的行为。但我们想提醒家长,虽然焦虑情绪和各种“智商税”不一定严重到拔苗助长,让孩子“学傻了”,但很有可能在做无用功的同时给孩子施加压力,将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研究表明,家长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可能削弱孩子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让孩子对自主学习探索失去信心。此外,焦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也可能进一步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Murayama, Pekrun, Suzuki, Marsh & Lichtenfeld, 2016)。想必这些是家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也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在阅读育儿书籍时,可以多多关注对孩子自然发展的解释,对每个阶段的标志性发展有个更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避免给自己和孩子设立一个不合理的超前标杆,避免在孩子达不到此标准时担心孩子心智发展的落后。在给孩子提供接触尽可能多新事物的机会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停下来想一想,这对现在的他/她来说,真的合适吗?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1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