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一斤的草莓,你会给孩子买吗?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
网友Q最近在后台问了我一个有点“尖锐”的问题:“月下客,50元一斤的草莓,你会给月宝买吗?”我很干脆地回答她:“我不会。”Q发消息回来:“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其实不是钱不钱的事,50元钱谁都掏得起,但不能培养孩子奢侈的习惯,有其他的水果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呢?万一放坏了不是浪费吗?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这位朋友可能想多了,其实我不给孩子买,是因为月宝一点都不喜欢吃草莓,不管是奶油草莓、巧克力草莓还是音乐草莓,她通通不感兴趣。每次在水果店里她最感兴趣的就是“娃娃果”,她总是指着那个模型套出来的果子说,这个吃了能长生不老吗?不过说起奶油草莓,最近大家议论得确实比较多。前不久听到一个说法就是50元一斤的草莓,乍一听起来很贵,但是如果只是买十元钱的,就不觉得贵了,买几个给孩子尝尝鲜不好吗?家长不应该为这几元钱让孩子有一种不配得感。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操作起来有难度。比如说,孩子吃了几颗后,觉得很喜欢,下次还闹着买,你要怎么处理?你说这个东西很贵,我们尝尝就好了,岂不是还会让孩子有不配得感?尝鲜这个说辞应该怎么收场呢?其实50元一斤的草莓,并不算奢侈品,毕竟一家三口出去吃顿饭,少说也要上百块,100元钱的草莓却可以让孩子吃上近一个星期。大家觉得奶油草莓贵,是因为它的价格比我们常见的草莓高出好几倍,让我们觉得“不值”,不贴合我们的消费观念,其实和孩子的“奢侈”、“欲望”没太大关系。我曾经就在超市里看到一个爸爸因为儿子要买一只奇趣蛋和孩子聊得口沫横飞。他告诉孩子,那个蛋不值那个价钱,巧克力只有一点点,玩具也不高级,而且根本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玩具,还不如花十元钱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但是孩子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我喜欢。我就是喜欢。”所以这其实就是大人的消费观和孩子的需求之间的博弈。昂贵这个标准,对不同家庭来说可能不一样,但是这个议题会在所有家庭中存在,就是:你觉得这个东西不值,你会不会给孩子买?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不得不说,与大人的心态息息相关。有的人觉得自己一定要拥有最好的,即使活成月光族也要一身名牌,他们会把这种态度转嫁到孩子身上,不惜贷款,啃老,也要给自己和孩子最好的一切。有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但是对孩子倾尽全力,那么他们就会让自己活得很廉价,什么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但是只要孩子开口,花再多的钱也要满足孩子,他们借此来体现对孩子的厚爱。也有的人信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喜欢贪小便宜,蹭免费的东西,他们自然也教导孩子“能省则省“,孩子稍微有点小欲望,就压制他们,批评他们自私、虚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贵的东西给不给孩子买?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所以给不给孩子买某样东西,应该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孩子的需求有多大。有一次我带月宝去商场买东西,路过一个橱窗的时候,月宝突然趴到展台前,大叫着:“哇!这个娃娃好漂亮,我想要!”我看了一眼价签:1500元,好像是某个品牌的限量版。我觉得挺贵了。我说,你家里这么多娃娃了,不要买了。月宝就蹦蹦跳跳的走了。我可以确定,这个娃娃不是月宝的菜,她就算买到手,超不过10分钟就会束之高阁。她喜欢那种长头发的,穿华丽长裙的公主范娃娃。
有一次我们在一家小超市看到一个公主娃娃的钥匙链,20元钱,当时她要买,我也是对她说了同样一句话:“你家里这么多娃娃了,不要买了。”她当时的确没买,但是心心念念惦记了近一年。过了很长时间,她依然说得出那个娃娃的样子,那家超市的位置,她依然会问我说:“妈妈,下次再去大悦城,能不能去门口的超市给我买那个娃娃。”于是我就特意带她去了大悦城,“顺道”买了那个娃娃,她欢喜得一路爱不释手,还不停的和那个小娃娃说话。孩子的价值观和成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在孩子的眼里,一个十几元的变形金刚和一具一万多元的汽车模型可能没什么区别。所以如果说给孩子买廉价的东西就是敷衍,买昂贵的东西就是厚爱,这只是家长的心情,却不是真相。真相是,孩子最需要的,是最“金贵”的,不需要的,再贵也是“不值得”的。当然,刚才的例子中,月宝也可能会出现第二种选择,她就是喜欢那个1500的娃娃,像超市20元的娃娃一样念念不忘,怎么办?
我会给她买。但是前提要她做一个选择,同样的价钱,买一个这个娃娃,或者买100种不同样子的公主娃娃,你选哪个?太小的孩子也许没有金钱的概念,但可以用他们理解的事物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代价。如果月宝愿意用拥有100个娃娃的机会去换这一个娃娃,我会完全支持她。其实不论家庭条件如何,每个人都要面临这样的选择,你是愿意要少量的、相对优质的,还是要大量的,相对劣质的?早早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尝试,对孩子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有利无害,家长在其中没必要做太多干预。50元一斤的草莓该不该买,你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个选择:是买几颗奶油草莓还是买一大箱鲜橙?让他自己决定,也免去了你内心的很多权衡和挣扎。我支持富养孩子,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一些品质好的东西,让他们生活上无忧,心理上富足,更重要的是,远离一些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残次品。这是每个家长努力的方向,因为这样才会促使一些高品质的东西出现,消灭很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残次品。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让孩子明确“买”的概念,就是你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需要付出。他们可以付出“机会”,用他们得到其他东西的机会去换取眼前的心仪之物,往往就能明确他们的真实需求。不给孩子买某样东西,不是因为他不配得到,而是他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或努力,这样,我们就把主动权交到了孩子手中,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前怕狼后怕虎,为是是非非争辩不休的大人。家长的付出永远都是应该和孩子的需求成正比的,否则,再好的初衷,再强悍的理论,最后也会适得其反。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