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跟孩子争什么(下)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忽视规则秩序,唯我独尊,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围绕自己转的。第三种,陷入僵持状态,隐性反抗,曲线救国。就像这个小男孩一样,发现妈妈迟迟没有过来找他,他就躲起来,让妈妈着急来找,以此化解僵局。当他发现这么做有效,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可能会用新的刺激来迫使妈妈妥协,比如离家出走,比如不吃不喝,让你着急上火,忧心忡忡,看你妥协不妥协。总之,权力之争没有赢家,两败俱伤。即便一方表面上赢了,比起这次小小的胜利,其实输的东西更多。那该怎么避免权力之争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件事做起。

 

第一,觉察自己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当我们的头脑里有太多是非判断、条条框框。遇到一件事,我们下意识就会做出评判,能框进去的,就是对的,框不进去的,就是错的,就要“矫正”孩子的行为。总之,就是认为,我是正确且唯一正确的,别人应该按照我的想法来做——尤其是孩子。有没有可能,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解决方法也不只一个?别人的想法也有合理之处?固化的思维必然导致权力之争,因为你没有看到其他人,对方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必然会有反抗。如何觉察?有一个巧办法,就是留意你的想法中的关键词。当你发现自己的想法里有太多“应该”“必须”时,就要提醒自己了,这件事是不是“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像这对母子。妈妈就认为:孩子“不应该”把蛋糕掉到地上,他“必须”为此受到惩罚,否则,他不会长记性,下次“一定”还会再犯。这些固化思维导致了妈妈的处理方法也是僵化的、单一的。同样的事,换作其他人,可能就觉得,这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没必要上纲上线,再买一个就是了。我在读者群里讨论过这件事,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再买一个蛋糕就是了,同时提醒孩子注意拿好,就可以了。当我们的思维更灵活、更宽容时,很多权力之争就化于无形之中了。

 

第二,适当放权,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

 

孩子想再买一个蛋糕,妈妈不同意,显然,买不买的决定权在妈妈这里。孩子只能有两个选择:反抗,或者顺服。此时,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是对立的。孩子注意的焦点自然集中在妈妈身上。有没有可能,妈妈适当地放权给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孩子的注意就回到自己身上了。他会反复斟酌,怎样选择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满足,同时,也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时,妈妈和孩子就由对立关系变成了同盟关系。妈妈可以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参谋出主意,帮助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无形中也促进了亲子关系。比如,孩子每次去超市都吵着要东要西,不给买就大哭大闹,这就陷入了权力之争。如果妈妈改变策略,去超市之前,告诉孩子,今天你的零花钱额度是十元,要买什么你自己决定。或者,你今天只能买两个好吃的,不过,你可以自己选择买什么。这样做,就可以大大避免权力之争。

 

第三,当陷入权力之争时,家长就要及时觉察,提醒自己:孩子在争什么?孩子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孩子的胡搅蛮缠不讲理,看到他渴望得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不外乎此:爱、认可、接纳、尊重。孩子表面上争的是一块蛋糕,但实际争的,是妈妈的爱。他想让妈妈答应他的要求,以此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当他感受不到,他就会用各种办法来讨要,比如,大哭大闹、和妈妈赌气、躲起来让妈妈去找他。而这些行为,在妈妈眼里,却是无理取闹,撒泼耍赖。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和孩子之间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遇事有商有量,多听取孩子的意见。比如,当情况确实不允许回去再买一块蛋糕时,给孩子说明原因,告诉他,下次咱们再买。一般来说,孩子也会通情达理,能够理解。因为他在平时就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心理营养很充足,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触发他的匮乏感,总是想着用这些事情来索要、证明父母对他的爱。总之,如果经常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我们就要反思:是不是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还打着为“为你好”的旗号?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为小孩子懂什么?是不是想从孩子身上得到确定感、权威感、掌控感?如果你不想得到一个叛逆的孩子,如果你不想和孩子变得无话可说、说不了三句就吵,那请从现在开始,减少权力之争,真正做到改变自己,尊重孩子。

 

凌想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0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