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敲碎孩子的自尊心(下)

11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不要敲碎孩子的自尊心(下)

 

我自己也对此深有感触。因为,如果知道爸妈在观众席上,我就感觉不自在、放不开,莫名就有些紧张。如果知道爸妈没来,我就会放松很多,反而会发挥得更好。长大后,我琢磨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因为我担心如果我发挥得不好,会让他们失望。让他们失望了,他们可能就会觉得我不够好。就像橙子在意我的评价一样,越在意,越紧张。所以,那些在家长眼里“越管越差劲”的孩子,你以为他们对做好做坏无所谓?他们不想听父母的话?不是的。他们内心里其实是非常希望做好的。只是,你的过度介入、你的严苛评价反而抑制了他的主动性,影响了他自主的发挥。

 

那该怎么办呢?难道不管孩子吗?

 

有个很好的办法。100多年前,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社会促进效应。(实际上,社会抑制效应是在社会促进效应的基础上被总结出来的,这两个理论彼此关联。)你可能会疑惑,这两个理论不是互相矛盾吗?其实不然。当人们做一些熟练的事情,不太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时,就容易产生社会促进效应。心理学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一个人骑行的速度要比多人一起训练的速度慢20%。当人们做一些不太熟练、不太有把握、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时,如果被别人关注,就会影响发挥,社会抑制效应就会起作用。另外,如果人们感受到竞争的乐趣、合作的乐趣时,社会促进效应更能发挥作用。当人们感受到被评判、迫切希望得到好的评价时,社会抑制效应则更容易发挥作用。但是,当橙子和我在一起时,我对他严格的关注,又会让他变成那个怯怯的、舒展不开的小孩。还有,有时带橙子去亲戚家,难免会让他表演个节目。橙子就会不情不愿、推三阻四,实在推脱不了,就敷衍了事,干巴巴地唱几句。而换个场景,几个朋友带着年龄相当的孩子一起吃饭,孩子们玩得兴奋了,抢着表演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八般武艺全亮出来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所以,想让孩子有更好的表现,有更强的动力,我们就要善于利用这其中的规律,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在同伴中感受到竞争、合作的乐趣,互相带动,比你在一旁严加监督效果要好多了。另外,当孩子在练习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我们要减少评判,多鼓励,多欣赏,放手让他自己去试。你越心急、越指责,他就会“笨”给你看。

 

其次,不管是社会促进效应,还是社会抑制效应,其实,这里面都隐含着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关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场”。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互动,都会形成一个场。我们会感受到对方散发出来的气息和频率,以此决定做出怎样的反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对方相处——是自信,还是拘束,是真诚,还是保留,是平和,还是计较……这些,我们的头脑可能都意识不到,潜意识会感受到,自动就做出了反应。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所以,当你嫌孩子不够大方、缩手缩脚、顽劣不驯、哭闹任性、脑子不开窍……这些让你头疼不已的表现,最好先自我反思一下:你在和孩子的这个“场”是怎样的?孩子在这个“场”里感受到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是爱还是恐惧?是接纳还是控制?你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抑制的?关系不对,“场”的频率不对,孩子的行为就不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是一心一意为孩子好,但实际上却抑制了孩子的行为。你的关注,可以是束缚住孩子的牢笼,也可以是支持孩子前进的助推器。这取决于你以什么心态来关注。所以啊,与其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不如想想看,你在亲子关系中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你就知道你在孩子心中是个欣赏者,还是苛责者;是支持的力量,还是抑制的力量。还有啊,不妨经常提醒自己:千万别当那个给洪川禅师磨墨的和尚。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