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敲碎孩子的自尊心(上)

11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不要敲碎孩子的自尊心(上)

 

前段时间,有几个周六的早晨,橙子的武术老师会在公园里辅导几个孩子练功。有一次,我也跟着去了,发现橙子还是老问题:一招一式倒是很熟练,但总是少了一些力度,动作不够干净利索我想了个主意:“这样吧,我用手机给你录下来,你看看你的动作哪些需要改进。”一开始还好,每做完一套动作,我就把录下来的视频放给他看,给他指出哪里做的不到位,哪里需要增加点力度。这么做了两三套,我的火气渐渐就有点上来了。内心OS是:“能不能别那么拖泥带水?能不能有点力度?能不能认真一点?”当然,好歹也是学了点心理学的人,这些话我没有说出来。但我明显感觉到,面对镜头的橙子,神情变得有些怯怯的了,动作变得有些放不开了。没有了一开始的自信、从容劲儿。他越这样,我越烦躁,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烦躁:“你就不能怎样怎样吗?”“明明很简单,你为什么做不到?”当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情绪好熟悉。这是我和橙子之间曾经常有的一种状态。那时,橙子还在上幼儿园,我还在依靠本能教育孩子,对小小的橙子来说,妈妈有时候是严厉的,不够温柔。当看到妈妈的脸色变得阴沉,橙子就变得怯怯的。他越是怯怯的,我就越是烦躁,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怎么这样?我和橙子之间,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场”。我的评判和强势加重了橙子的胆怯,橙子的胆怯又印证了我的评判,加重了我的强势。一股负面的能量在这个“场”循环往复,不断加强。这几年,随着我的学习成长,这种场景很少发生了,但偶尔还是会有些残留的惯性,比如说现在。当我意识到这些,我就赶紧让自己从这个“场”里跳出来。我说:“你自己练吧,我不看你了。我去旁边锻炼身体。”等我走开了,彼此都松了一口气。我发现,人家跟着老师也练得挺好。

 

类似的经历,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

 

你越想指点孩子怎样做,孩子就表现得越不尽如人意。你越想让他大方爽朗点,他就越缩手缩脚、怯生生的,你越给他辅导作业,苦口婆心一遍遍讲题,他却变得呆若木鸡,反应迟钝,只看得人火气窜上来又压下去,忍不住又是一顿吼。其实,孩子的这些反应是很正常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有个专有名词,叫作社会抑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尤其是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或者不太熟练的事情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做事的效率和发挥的水平就会降低,做事的动力也不如一个人时强。因为,当被人关注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会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结果,越担心,越紧张,越做不好,越容易出错。

 

有一个故事特别生动地诠释了这个理论。

 

如果去日本的京碧寺,你会发现山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第一义谛”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堪称书法精品,是日本的著名禅师兼书法家洪川所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写好这块匾额,洪川禅师足足写了85遍。当年,洪川禅师来到京碧寺,庙里的和尚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禅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正好是个颇具眼力又直言不讳的人。洪川禅师写的每一笔,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指出来。洪川禅师写完第一幅,这位和尚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和尚摇头说:“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洪川禅师是个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人,于是写了一幅又一幅,足足写了84幅。这时,磨墨的和尚因事离开一会儿。洪川禅师不由松了一口气,放松下来,挥毫写下了第85幅“第一义谛”。等那位和尚回来看到这幅字,连连赞叹道:“神品!”你瞧,就连这位著名的禅师也会受到社会抑制效应的影响,更何况我们普通人,何况几岁的孩子了。

 

作者:凌想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