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和“富养”区别(下)

12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穷养”和“富养”区别(下)

 

我跳不出的命运,你也别想逃!

 

曾对物质感到匮乏的父母,常常不允许孩子体验到丰足;缺乏愉悦感、幸福感的父母,常常不允许孩子坦然享受快乐;同样,缺乏高质量亲密关系的父母,也会无意识地去破坏孩子的友伴和亲密关系。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华人家庭,夫妻关系冷淡,丈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下班回家眼睛就盯着电视,从不多看妻子一眼,两人没有情感交流。做全职太太的妻子,常年面对这样一个“假性伴侣”,感到乏味寂寞。直到她得到一个孩子。干家务、出门采购,甚至“跳广场舞”都有小孩陪她了,她总算有了情感寄托,活得带劲儿起来。妈妈倾注全副精力,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暗暗希望儿子永远是个需要喂饭、包尿布的小baby,这样就离不开她了。但儿子终究长大,一天带回了女朋友,要结婚搬出去住。妈妈拼死阻挠,为了不让儿子离开,恨不得一口将他吞回肚子里。儿子离开后,妈妈郁郁寡欢,闭门不出,重新将自己活成可怜巴巴的样子。

 

这种行为在说:

 

“你不回来陪我,我就不会过好;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好;我没有享受过婚姻的幸福,你凭什么可以,你也不可以和你的伴侣亲密;我就是要让你内疚,然后把你拉回来和我绑在一起。”儿子果然回来了,与妈妈依偎在一起,母子俩重归于好。能左右一个人喜怒哀乐和命运的感觉太棒了,让妈妈满血复活!餐桌上,儿媳被晾在一边,像个外人,妈妈又兴致勃勃地照顾起了儿子。这样的妈妈看着母爱爆棚,实则是绑架孩子当自己的“情感配偶”,而剥夺了孩子与父母分离、建立正常伴侣关系的权利。

 

我不配,所以你也不配!

 

父母对孩子的嫉妒,和由此衍生出的压制、破坏行为,根源是父母内在的匮乏。而种种匮乏当中最核心的,是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匮乏。今年9月,常州一母亲王某抄铁棍暴打自己30岁的女儿林某,致其多处受伤;林某报警。王某当着警察都不肯收手,后被刑拘。王某称,女儿至今未婚,也没混出个啥名堂,太气人了。林某称,母亲重男轻女,自己在家帮忙做生意,母亲却用赚的钱给弟弟买了一套房,没有自己的,还长期虐打自己。网友认为母女双方都有问题:母亲重男轻女,拿女儿不当人;而女儿30岁也该自立了,为什么要和长期虐打她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很显然,这位母亲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的,认同了女性本身没有价值,能为男性贡献价值才有用、才配活。她自己是这样,女儿自然也该这样——不结婚服务于丈夫,又不乖乖当“扶弟魔”,还不该打?母亲嫌女儿没出息,殊不知,这正是她长期以来明示暗示的结果:从前,父母觉得孩子不配得到一个好苹果、一件好衣服、一套好房子……后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一位好伴侣、一份好工作、一段好人生。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意识到他自己的珍贵和价值,也就不会有更高的追求。事件中的女儿,30岁还不离家,和施虐的母亲纠缠在一起,正是低自尊的表现。女性的无价值感,在这个家庭里令人遗憾地传承下来。

 

爱孩子,就允许他轻松快乐、丰盈自由

 

做父母是件很难的事,需要刻意学习。因为未经反思的“我觉得”“为他好”常常是错的,会导致事与愿违。如果有心,做父母也是件幸运的事——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正好是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的契机。父母在意识上都希望孩子发展得比自己优秀、生活得比自己幸福。但由于自身的匮乏感、虚弱感、无价值感没有被觉察和处理,就会无意识地透过种种看起来“为孩子好”的方式——例如:延迟满足、苦难教育、挫折教育、严厉教育、诉苦卖惨等——植入给孩子。培养出内心丰盈、优秀幸福的孩子,需要父母做出认知和行为改变。华人卡内基之父、中国台湾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黑幼龙先生,育有三子一女,均毕业于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分别成为了卡内基训练总经理、知名童车品牌创始人、华盛顿大学医院副院长和保持成长的全职妈妈。黑先生总结了与爱妻李百龄女士共同养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写成《慢养》一书,书中真实记录了他们与子女互动过程中的觉察和改变时刻:我载老幺黑立行去旧金山读斯坦福大学,那时他才十八岁,就有了一部新车,住的是四人一间的宿舍,漂亮的校园里还有罗丹的雕像……我十八岁的时候正准备离家上军校,感觉自己好像变成被社会抛弃的孤儿,这真的是好大的反差!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我当年怎么样……怎么样……你现在怎么这样……”但我只能说人生真的很奇妙,不同年代的人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我们自己会有所感慨,但其实想想也就过去了,不一定要跟孩子讲,或把压力加到孩子身上。立行现在自己创业,上回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展,很辛苦,参展结束后他们安排顺道到迈阿密度假,我一听到就跟太太说:“哎呀,爸爸都还没去过迈阿密,孩子怎么可以去!”虽然是开玩笑的,但百龄会告诉我,不应该说这些话让孩子觉得内疚和有罪恶感。华人文化倡导“百善孝为先”,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有拯救父母、与父母共同承担痛苦的责任,因此事事处处不敢逾越父母。如果父母在物质、情感、关系、自尊、价值等各个层面感到匮乏,并将匮乏感传递给孩子,孩子便如同被命运扼住了咽喉,难以蓬勃生长、自由翱翔。

 

希望自我成长、斩断轮回的父母可以:

 

及时满足自己,敢于享受生活。不要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更不要明里暗里对孩子诉苦卖惨;面对和处理自己内在的匮乏感。提升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确认自己值得高品质的生活、高质量的爱和关系;面对和处理自己内在的卑弱感、不配得感。尹建莉老师曾在微博中写道:“不控制孩子,在各种事情上(物质、情感、自由意志)满足孩子,是为了避免匮乏感。匮乏感是自卑的源头,而自卑是一切心理问题的背景,是万恶之源。几乎所有的犯罪和成年人的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始于童年的匮乏。给孩子一个不匮乏的童年,相当于给他的人生铺就了一条高速路,可以让孩子走得更顺更远,避免很多崎岖坎坷。”诚实面对自己和孩子,不让孩子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例如孩子想要一件东西,你经济能力允许却就是不舍得买时,诚实告诉孩子“不是你不配得到,是妈妈舍不得钱”。孩子开心的时候不要泼冷水、批评打击、诱发羞耻、内疚,允许孩子坦然享受快乐、肯定他自己。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现在生活艰辛或者婚姻不幸,不要说是为了孩子、是孩子造成的,勇敢地为自己负责。李雪老师说过:“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记得,你值得丰盛美好的人生,你的孩子也值得。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12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