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该怎样教育(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犯错该怎样教育(下)
违反规范就惩罚
当孩子违反规范时,便要受到适当的惩罚。运用惩罚的方法时,必须注意下列几项:
1.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当场予以批评
也就是说,对孩子犯错一定要“抓现行”,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否则,等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去批评孩子,小孩子也许已经忘了他干的坏事,而大孩子则已经想好了应对你的“策略”。
2.要说明行为不当的理由和后果
到底是违反了规范本身,还是其他超出“家规”范围之外的、不能被接受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都需要给孩子讲明白。
3.不宜采用“比较式”批评
也就是说,少说“小明都不睡懒觉,你为什么还睡呀”之类的话。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同,这样的比较常常有失公允。
4.不要批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习中,孩子半天学不会,父母就容易说出“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未必是不认真,只是暂时学不会而已。
5.不要借助他人的权威来批评
“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明天我把你的表现告诉老师去。”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看出你的苍白无力,他才不会怕你呢!
6.批评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有的父母长篇大论说了一车,孩子也没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孩子还没有那么缜密的思维来消化你的论述,最好的办法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到底哪儿错了、为什么错。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
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暂停”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不端的后果。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孩子被短暂地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者有正面的接触。假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停止不当的行为,然后平静下来,并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的新开始。很不幸的是,太多家长和照料者都不会正确地运用“暂停”,他们除了隔离,还加上粗暴的言行,让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损伤人格的做法,其实并不会带来多大益处。另一个家长常用的惩罚手段就是打一顿。许多打孩子的父母解释,他们这样做真的很见效,孩子立刻就老实下来。其实,许多孩子正是为了避免皮肉之苦才遵从父母的。这种责打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能马上见效,却葬送了教导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另外,打孩子还常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使孩子感到无力、不公平,还有可能怨恨父母。在挨打之后,孩子思考更多的是报复,而不是自我改进。还有挨打之后羞辱的感觉,也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或者计划如何避免在下次再犯时“被逮到”。
惩罚时父母的态度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父母最好的态度是处之泰然,是平静的、不动怒的。愤怒的父母会教导出愤怒的孩子,安宁的父母才能教导出安宁的孩子。任凭孩子大叫大嚷,妈妈还是可以继续抱着他,轻轻地拍拍他,使他明白,受惩罚时妈妈仍是爱他的。但是,请不要给孩子太多关注,这样他才会明白,不守规范是不会得到额外的注意的。
惩罚后切勿翻旧帐
惩罚完了,孩子静下来了,父母仍是那么平静,一切便可继续。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持久的不满情绪,时不时就提起这档子事,那么孩子也会持久地不高兴。请记住,惩罚的目的绝不在于发泄成人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而在于帮助孩子明白正确行为与越轨偏差行为之间的分别,帮助他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并且不需要外在监督就能自重、自持与自律。
灵活应对孩子的反应
孩子对于惩罚的反应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爱说话,当然也不会哭闹,但是他们对于父母说的话或做的事极为敏感,而且深受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最好去多了解他们,而且尽量少惩罚他们。有些孩子被责备时可能会一直号啕大哭,并发誓再也不敢了,这样看来,必要的惩罚对他们确实有效。在惩罚那些任性、倔强的孩子时,他们可能会反抗。要管教这类孩子,最好避免硬碰硬或长期对抗,只要简单扼要地指出他们哪里做错了就可以,然后让他们参加一些活泼好玩的活动,尽快转移掉他们的注意力。惩罚,要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保留他们的自尊及权利。当孩子能明白家长设定的规范、同时又有控制自己的概念时,他们从小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