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阅读技巧(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高考语文的阅读技巧(上)
小说阅读大体分为以下三步:1.浏览全篇,理清要素;2.析取各要素的意义,明确作品的意图和主旨;3.研读题干,比对文本,整合前两步结论作答。高考命题方向:赏析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鉴赏表达技巧;探究作品意蕴。
一、鉴赏故事情节
1、小标题式概括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最后一节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达式概括
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3、分析情节作用
故事情节一般有这些作用:①对情节发展而言,或情节更曲折生动,或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或设置悬念,或推动情节发展;②对人物塑造而言,更好的表现人物某种性格,完善人物形象;③对环境描写而言,使环境更有典型性;④对主题发展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⑤从作者构思和读者阅读角度分析,如,行文有节奏感,制造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⑥结构上的作用,“呼应标题”“照应文段”“卒章显志”“意料之外,情节之中”等。
归纳起来小说情节就是两大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主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位置不同,作用亦不同:
小说开头段作用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作用:
(1) 悬念式: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 写景式
小说中间段作用可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前后情节的关系;②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③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 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突起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 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1)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2) 以物件为题,往往具有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3) 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
答题规范:
1、情节上起xx作用。为xx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xx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2、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了xx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xx的形象。
3突出小说主题。揭示(表现、突出)了xx,有利于表现xx的主题。(按总分结构作答)
二、赏析人物形象
(1) 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要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 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凸显或揭示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 物象的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 ,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文章内容。
答题规范:
1.题干若问“xx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答题模式为:总分:先用一个词或短语或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一个定性分析概括,然后再从文本中找出文字依据。
分总:先从文本中找出文字材料,再用一个词或短语或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一个定性分析概括 。
2.题干若问“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模式:xx的性格特点为①xx。②xx。依分分条作答
三、欣赏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
(1) 具有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 渲染气氛,为后文刻画人物做铺垫;
(3) 烘托人物性格,或揭示某种心理;
(4) 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5) 深化主旨;
(6) 象征或暗示主题。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