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正当的事?

11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让孩子做正当的事?

 

一、擦亮眼睛,不要被孩子的现状所迷惑

 

因为暑假刚过去,所以最近总能听到一些家长跟我告状,说孩子无所事事,除了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没有其它想做的事情。不肯学习,不肯努力,要这样下去怎生了得?在我看来,普天之下,又有几个孩子天天想要学习的呢?我们原来放暑假的时候,不也天天想方设法找乐子混日子,现在不也成人成才了吗?当然,我这样说,肯定没有几个家长听得进去。他们想要让孩子变成自己心目中的那样,才会安心。也就是说,大家对孩子都有自己的期盼,如果我去纠正家长的期盼,不就和家长纠正孩子的需求一样无效么?所以,我警告自己,决不能改变家长的初衷。他们想要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就支持他们吧,这样不就皆大欢喜了吗?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解决孩子无所事事的解决之道。解决之道是什么?绝对不是沟通方式,也不是亲子关系,更不是很多家庭教育捐客所说,几招改变孩子命运。要想让孩子不做让我们担心的事情,唯一的可能就是让他们有正当事情可做,有正当事情喜欢做!所以,核心是,如何让孩子愿意做正当的事情。

 

二、要想地里不长草,就得种满庄稼

 

要想让孩子愿意做正当事情之前,需要理清思路:哪些事情算是正当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你所担心的事情之外,都可以算正当事情。这个标准是基于你的标准。但是有可能你的标准非常单调,比如你可能会认为唯有读书写作业才是正当事情,那确实有点偏颇。在我看来,除了国法家法不允许的事情之外,都属于正当。比如,你的孩子愿意研究理发,你的孩子愿意研究钓鱼,或者研究电脑游戏,这都算是正当事情。关键是,他是在研究还是在消遣?他是热爱还是仅仅为了打发时间?我们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热爱,而非因为消遣而为之。当然,并不是说我讨厌消遣,或者反感消遣。我是说,每一个孩子至少有一件热爱的事情,否则他们的生命何所相依?有了一件热爱的事情,孩子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从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或者“专家”。这不仅对他的生命极有意义,对他的学业也是很有帮助—毕竟,学成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当你真正学成了一件事情,你就能明白如何做事做学问,你也明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更能感受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获得成就的高峰体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可是我们父母往往忽略生活中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把精力投入到纠正孩子的错误,弥补孩子的缺陷方面去了。

 

三、创设环境,唤醒孩子的潜能

 

大家可能听说过木桶原理或者天然就明白木桶原理。大致是说,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所以很多父母自然而然就想去补短,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自身的独特性以及这种独特性的高度,才是他真正的社会价值所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小兔子天生不会游泳,如果你穷其一生去教它游泳,有意义吗?能教会吗?乌龟天生就爬的慢,你去训练乌龟赛跑,能成功吗?你的孩子有天赋使命,或许是搞运动,或许是搞厨艺,或许是研究小动物,你偏要让你的孩子坐在桌子面前天天写作业,做数学题,这不就跟让小兔子游泳,让乌龟赛跑一样吗?当然,我并不是说,孩子就不需要学习了。我的意思是,学习是任务,不说孩子也知道要做。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要对生活有所热爱,要对未来有所期盼,他才会因此而努力啊,如果没有热爱没有期盼,那不就是苟活着吗?他怎么可能努力用功呢?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我的意思是,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并不喜欢学习,但是要想让他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承担,并不仅仅是知道重要性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他自身要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所追求,他才会真正去责任承担。你见过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奋发图强吗?

 

四、埋下种子、树立标杆比讲道理有效一万倍

 

在生活中我很少跟孩子讲道理。当然,有时候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可能也会想要说服孩子,但是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唤醒孩子的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追求。比如,我跟Bob先生(我儿子)一起玩音乐,支持他搞音乐创作,我为他创设了丰富的音乐环境。其结果就是,他疯狂地热爱音乐,有空就作曲,弹琴,听音乐。所以,他对手机游戏没有那么多的渴望,至少不是非玩不可。现在他11岁了,周末两天,每天能玩半小时的手机。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是不是太少了?但是他似乎能接受,那去绝对不会主动增加。又比如,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让他听三国演义,一听就是几年。现在听《话说中国》,一听又是一两年,反复听了三四遍。他喜欢听,愿意听,把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搞清楚了—也就是说,在他的脑海里,中国历史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历史故事。为了彰显自己是一个好爸爸,我也开始和他听同样的东西。听完之后,我们一起聊聊历史故事。比如关于接纳、信任、友谊、成就他人的故事:管仲早年丧父,以替人养马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幸运的是,管仲结识了鲍叔牙。为改变管仲的生活困境,鲍叔牙就拉管仲合伙做起了生意。一起做生意不久,鲍叔牙的人便发现,钱还没入帐,管仲就用挣的钱还自已的欠债。更可气的是每到分红时,管仲还总是瞒着鲍叔牙多分些给自己。于是,便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还“分财多自与”,是个十分贪财的人。鲍叔牙不仅没有责怪管仲,反而替管仲辩解说:管仲并非贪财之人,之所以会多分财物给自己,是因为他家境贫苦又要赡养老母亲的缘故。后来有人跟鲍叔牙说,管仲其实没什么能力,因为他和鲍叔牙做生意,做了很多决策,做了很多事情,并没有成功。鲍叔牙说,这只是没有运气不佳,这些事情不足以发挥出管仲的真正能力而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又一起参军。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且走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冲在最前面,且跟飞一样地奔跑。大家都耻笑管仲。这时候,鲍叔牙又站出来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胆怯,而是家有老母亲需要照顾。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各自辅佐齐国的皇子,各为其主互为敌人。最后,鲍叔牙辅佐的皇子继位,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想让劳苦功高的鲍叔牙出任丞相。出乎齐桓公意料的是,鲍叔牙不仅坚辞不就,还大力推荐差点要了自己性命的管仲为相。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后来管仲要死了,国君问能不能让鲍叔牙做丞相,管仲说鲍叔牙人品好,但是能力不行,坚决不推荐。

 

就这个故事,我问了bob先生几个问题:

 

1、鲍叔牙为什么如此相信管仲?特别是管仲做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之后。

 

他的回答是,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真正了解管仲。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真正的了解,才不会被主流价值观所绑架,才不会以个人得失来计较,这才是真正的友谊,这才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高人。了解一个人,接纳一个人,发现一个人的过人之处,不按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按自己的好恶去苛求别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品和情商?

 

2、鲍叔牙为什么要推荐管仲为相?

 

他的回答是,因为管仲比他有才。各位看官,鲍叔牙是何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伯乐,了不起啊。这就是了不起的人做的了不起的事情。

 

3、管仲死时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他的回答是,因为鲍叔牙不适合。当然,这是文章的呈现,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会更生活化,更闲聊一些。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更加卓越的人,你就应该让他了解这些了不起的事情(管它是真是假呢)!或许他不会现在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在他的人生中有了一种标杆,内心有了一粒种子!他知道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人,持有另外的人生态度和三观,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文转自:陶勇-家庭教育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10-22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