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与甜之间的较量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酸与甜之间的较量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葡萄架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没有摘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一看就是还没成熟。”伊索寓言里的那只小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它摸摸自己的肚子,抬头望望头顶的柠檬树,就摘柠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当然了,个中滋味只有它自己知道。这个来自《伊索寓言》的小故事,是我们儿时的睡前小故事。故事中却蕴含着两个心理学效应——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酸葡萄”机制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举个例子:在竞选职务时,你失败了,你可能会说:“工作那么累,我才不想做,现在这样自由自在挺好的。”一个男生在追求女生失败时,可能会认为这个女生是个爱慕虚荣的人,谁成为她男朋友是倒霉了。社会上“盛行”的读书无用论,也只是那些不能取得优异成绩人心中的“酸葡萄”。
甜柠檬效应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举个例子:生活中,除了有父母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也有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傻人有傻福,以此来弥补,达到心理的平衡。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木讷的男人,她会想:这个男人虽然有点木讷,却忠厚老实,值得托付终身。一个男人娶了一个样貌平平的女人,他会想:这个女人虽然没有惊艳的样貌,却拥有内在美,这是更值得珍视的。
“酸”、“甜”要适度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格理论,只有当自我、本我、超我,三者达到平衡,我们内心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然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处于一个不断地动态平衡的状态。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就是我们经常用以平衡心理冲突的两种方法。酸葡萄效应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甜柠檬效应以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减轻失望和痛苦。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可以短暂的采用这类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心灵的崩溃。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是有一点你要明白,无论是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效应,都不是真正解决我们内心矛盾的方式。学生拿着自己手中的卷子,可以告诉自己,虽然不如别人好,但取得这样成绩已经可以了。一个每天躺在宿舍睡觉的大学生,看到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满脸不屑地说,我只是不想去做,这有什么可炫耀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投放简历,得到一个不太理想的工作,认为刚刚毕业有工作就不错了。如果你真的每天都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弱小的心灵”,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每天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美曰其名,我只是不屑于去做。每一次目标都不能达到,于是,你一次又一次的降低自己的追求。那么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看到周围人,都已经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
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达到平衡状态之后,你应该保持着头脑的冷静,并且能够对目前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清楚认识到,自己达不到目标的原因,也可以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行动方式。如果你始终停留在原地,依然躲在现实生活的背后,那么未来的生活可能会像鲁迅先生笔下的悲惨人物阿Q。当然,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阿Q。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对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使得你有着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
文转自:洛阳心理师蒋庆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厦门心理咨询电话: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