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儿童心理医生:孩子为何喜欢打小报告

10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为何喜欢打小报告

 

有一个朋友,去年下半年升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前阵子适逢中考假期,她便来我这里玩。闲谈间,她说:“现在这些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像小孩子一样,经常跑到办公室告状”。一会儿说“老师,他拿了我的东西”;一会儿说“老师,他撞了我一下”;一会儿又说“老师,他占了我的位置”;还有的会说“老师,他刚刚在黑板上乱画”“老师,他讲你的坏话”。诸如此类的小事,每隔几天就要上演一次。可是,当我们认真去审视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自己可以解决的。厦门儿童心理医生-为什么孩子爱打小报告?家长需要了解这几个真相!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孩子喜欢“告状”和“打小报告”呢?背后有三个真相值得家长和老师警惕。

 

一、孩子为什么要打小报告

 

网络上曾有一个引发关注的教育事件,一位小学老师惩罚了一位“举报同学带零食”的孩子,明明是带零食的孩子违反了规定,为什么老师却要惩罚举报者呢?因为这位举报者的初心是不对的,他威胁同学“你不分享给我,我就举报你”。所以老师在了解了全部真相后,选择了惩罚这位举报者。基于这件事情的发生,这位老师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述告状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

 

第二种,出于自己的利益被侵害;

 

第三种,出于嫉妒或威胁,损人利己。

 

前面两种原因,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但是第三种,却是绝对不容姑息的,因为这种类型的举报,恰恰是最危险的、最不高尚的“告密者行为”。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有一个片段,安杰买了十盒桃酥,分给五个孩子一人一盒,不强制要求每天只准吃几个,但是每人每月只有一盒。眼尖的孩子们问:“另外五盒给谁”;安杰笑骂着说:“你爸、你妈、你姑,都可以吃啊”。有一天江亚菲带着妹妹偷偷的去拿桃酥,被弟弟看见了,弟弟当即决定告发姐姐和妹妹。江亚菲和妹妹拉着他,最后三人商定一人一个,谁也不准告密,结果江亚菲拿完第一个给妹妹之后,发现桃酥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五个空盒子。这时候,弟弟生气了,恰逢安杰回来,弟弟立马告状,可结果,安杰最先惩罚的就是弟弟,她说:“打的就是你这个告密者”。以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最先被打的是弟弟,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告密者”是最危险的,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当孩子选择“打小报告”,我们要先弄明白,这是在“告密”,还是在寻求帮助。为什么孩子爱打小报告?家长需要了解这几个真相!

 

二、了解“打小报告”背后的真实诉求

 

上周,姐姐和姐夫外出有事,托我照看7岁的侄子。我看侄子和我们家宁宁玩得很开心,便一个人在房间收拾衣服。过了一会儿侄子突然跑过来说:“舅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和宁宁玩那个做饭的玩具吗”。我说:“啊,为什么呢?”侄子回答:“因为宁宁不让我玩”哇,我一下子,就被惊到了,就是他的话让我立马想要跑过去指责宁宁,但是理智让我控制住了自己。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来插手,而且我当下意识到,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多么的重要。于是我想到书上说的,首先肯定对方的情绪,然后再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我对侄子说:“你想要和宁宁一起玩那个玩具吗?”侄子回答:“想”我接着问:“那你觉得自己可以和他沟通清楚吗?还是你需要我的帮助?”侄子说:“我可以自己解决”。然后他就走了,两个人一起继续愉快的玩耍起来。这件事情之后,我立马上网搜索了一下“小孩子为什么爱打小报告”,然后就看到上文提到的三种原因。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之所以“打小报告”,一个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他没有自信;另一个原因是,他想引起你的注意,比如开篇提到的那些初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很可能是想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为什么孩子爱打小报告?家长需要了解这几个真相!

 

三、如何更好的处理“打小报告”事件

 

从小习惯打小报告,以后长大了,也很容易养成给别人“穿小鞋”的不良习惯,所以,面对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我们可以做这样三件事情。

 

1、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并且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在反复的自我决策中,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如何依靠自己解决各种“小问题”。如果孩子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并且养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那么就不会再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打小报告”。同时,家长也更容易在孩子发出求助信号时,第一时间注意到,而不会发生“狼来了”那样的悲剧。

 

2、给予孩子坚定的爱

 

一个被爱包裹的孩子,心里永远有一条退路,他会相信自己有一个坚实的后盾,那么他在面对问题时,也会更有勇气,他知道可以尽力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还有人可以给他帮助。

 

3、区别对待“打小报告”行为

 

如果孩子说的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说出这件事情并不会被鼓励;如果孩子说的是重要的事情,比如有小孩子在河边玩水,比如有小孩子玩火,这种类型的事情,孩子说出来了,就要第一时间肯定孩子的行为,因为他在阻止危险的发生。“打小报告”到底是好还是坏,要看事情的性质,正确对待“打小报告”,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暑期来临,你家孩子有没有经常向你“打小报告”,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想获得你的关注,还是其他呢?

 

文转自:鲍秀兰诊室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7-1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