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度的学习模式(中)

15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浅谈超度的学习模式(中)

 

从教育成本看,学习投入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经济成本、亲情成本越来越高,不少家庭甚至处于崩溃的边缘,可以说已严重危及和谐社会的创建。从学习主体看,学生个体竞争升级为家庭对抗,爸爸养家挣学费,妈妈负责陪写作业,爷爷奶妈负责后勤,其他亲戚朋友也友情支援,堪称全家总动员。如此以来,“学习”距离真正的学习越来越远,学习的本意是让学习者拥有知识、增长智慧,现在却炮制大量只会刷题的知识文盲,距离学习的“初心”可谓渐行渐远。学习在“超度学习”中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完成了“学习的异化”。

 

“超度学习”的七宗罪

 

1、边际效益递减

 

过分的超度学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边际效益递减”。一般来说,以中高考试题而言(以百分制为例):学生考60-70分,只能算是“入门”水平;能考70分,可以算是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达到80分,则可以认为进入了“熟练”区间;考到85分-95分,可以说是“优秀”的层次了。再追求95分以上,甚至逼近满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既没必要,也没意义。从60分考到80分,学生获得的收益极大,投入收益比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入门”进入了“熟练”阶段;从80分考到90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将会倍增;而从90分再逼近100分,此时考察的已不再是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水平差异,而是学生重复训练导致的细微差别。此阶段每增长1分,都要进行无数次机械单调的重复训练,此时的学习投入趋于无限大,而学习收益趋于无限小。表面看是培养所谓“细心”“完美”“卓越”精神,实际从学习本身的规律来说,不如说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2、忽视学生个体差别

 

“超度学习”加上单一的分数评价体制,对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效果。恶果之一就是用用一把尺子反复衡量不同的学生,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是在高年级,表现的越是显著。其一、从思维类型来看,对于循规蹈矩,比较细心的学生来说,“超度学习”带来的学习伤害可能不算太严重,而对于比较自由,喜爱发散思维学生来说,“超度学习”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后果。其二、从学习能力来看,对于优秀生来说,由于刷题速度快,需要反复纠错和完成惩罚性重写的作业少,还可能保有一部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受“超度学习”的冲击相对较小;而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题目错的多,被返工的作业多,需要超量学习的任务反而比优秀生更多,结果导致这部分本应该“减负”的学生,其学习负担反而远远大于优秀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等于零。超量的学习任务要么催生低质量的糊弄和作弊,要么就是导致严重的厌学和弃学。

 

3、单向淘汰现象

 

高智商考生拼不过细心型考生;擅长数理思维的男生输给擅长记忆语言的女生。越是高智商的学生,对单调低水平、重复性学习的耐受度越低。加之新高考方案3+3中选修物理人数下降,选考科目的录取权重下降,语文、英语这种区分度不大的学科权重日益提升,而语文、英语的应试模式更加注重长期的积累和细心的阅读,这些因素叠加,可能进一步加重学习的“超量单调性重复”。一个显著的现象:在中考和高考中,女生越来越占据显著优势。这可能和当下中小学“超量学习”模式下,女生因其细心、认真、耐受度高,更能在重复性训练竞争中胜出有关。数字: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这种单向淘汰,对于人才的长远培养来说,显然构成潜在的消极影响。

 

4、过高的教育成本

 

“超量”学习投入了过高的教育成本,同时也丧失了越来越高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学生在超量的学习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从学习中获取的收益则相对减少。如果将因超量学习损失的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学习越来越成为得不偿失的一门投资。比如:过度的“超量学习”的不必要学习时间,可以用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一项特长;可以用来阅读课外经典,拓展知识视野;可以用来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可以用来旅行、游学,在学校之外学习;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体育社团;……谁能说这些学习分收益会比多刷几道题的的收益小呢?可叹的是,为了短期牟利,这些滋养人生的“真学习”“终身学习”被功利化的“伪学习”“功利学习”所吞没。而所谓的“功利学习”可能最终既不能收获“学习”也不能收割“功利”。甚至什么都可以不做,只需要闲暇就好。正如哲学家皮珀所言:闲暇,是心灵的拯救,是文化的基础和源头,许多伟大真知灼见的获得,往往正是处在闲暇之时。如果没有闲暇,很难想象古代雅典会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索福克勒斯、阿基米德等灿若群星的伟大先贤;如果作业太多,无暇深思熟虑,估计东方的老子、孔子、庄周、释迦牟尼也会销声匿迹。剥夺了闲暇,就是扼杀了自由,没有了自由,谈何思考?

 

5、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如前文,通过适度的“过度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和复习,是提升和形成系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复习必然是学习的关键环节。“温故而知新”,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是反复“温故”,长期不“知新”,就又走到了另一个阶段。当下超量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反复进行旧知识的重复训练,即过度复习和过度训练。从来没有任何国家的学校像中国的基础教育这样,有这么长时间的复习时间。小学六年,其中六年级一年,基本全部在复习;初中三年,大多学校初三年级全年都是在复习旧知识,部分所谓的重点中学在一年半就学完了初中全部内容,剩余一半时间进行反复的复习和训练;至于高中阶段,更是变本加厉。爱因斯坦曾经历过一次必要的考试复习,复习完了之后,他好几个月都没缓过劲来,都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中国学生用在复习上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在世界上也是相对扎实的,但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不敢恭维。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在托福、SAT、雅思考试中,成绩之高每每让西方国家的考官瞠目结舌,但凭借超高得分进入欧美名校的中国学生,在后续学业和职场中的表现,和其入学成绩相比,并无显著压倒性优势。反倒是美国本土的华裔学生在大学中成绩更胜一筹。即便是以基础教育糟糕著称的印度裔学生,在进入欧美后,其学业和职业发展,似乎并不弱于华裔学生。众所周知的是,在世界五百强公司中,印度裔高管数量显著多于华裔。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3
标签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