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0后育儿心得

12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浅谈90后育儿心得

 

前两天,成都一位网友逛街时偶遇有趣一幕: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放声大哭,年轻的爸爸妈妈站在不远处淡定地看着,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也不着急哄。你哭你的,我们就看着的架势。这一“抱臂围观式”带娃方式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支持者:建议边上零食店买包瓜子,顺便管老板要两张椅子。再等一会儿,在他抬头偷看你们俩走没走的那一刻,你们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反对者: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不是需求有多过分,而是家长常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日积月累的要求没被满足,才会有崩溃倒地大哭。

 

什么鬼?不对哭闹妥协,不等于就要冷眼旁观甚至嘻嘻哈哈嘲弄孩子。看过了熊孩子百态,很多新手父母上岗后暗暗立誓,绝对不能养出一个见啥要啥,撒泼打滚的孩子。当这些未经驯化的人类幼崽们,带着不加掩饰的欲望像父母伸手:“我要这个!我现在就要”时, 很多人为了不“惯”孩子,不会立即妥协,而是采用延、迟、满、足。这四个大字,像是解救了深陷幼崽之魔爪的爸妈们。他们希望能利用这一招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难而退,因此表现的“有教养”。但,其实很多人都误读了延迟满足,并本末倒置地使用着。事实是, 孩子是因为有能力自控,才能接受父母的延迟满足;而不是因为被父母延迟满足,他就能学会自控。

 

错用延迟满足,宝宝心里好苦

 

错用的延迟满足,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首先, 是情感上被孤立。对幼小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可以求助的人,只、有、父、母。面对喜欢的东西,渴望立即拥有,是每一个孩子的本能。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多、无理,就无视它,甚至逼迫孩子去否定它。反思一下,让孩子们逼自己不去喜欢糖、看电视、想要的玩具,甚至不要总来烦爸爸妈妈。

 

不是我们常常会做的事吗?

 

每每这种时刻,就是孩子情感上被孤立的时候。小的时候,他们还能“没皮没脸”的撒泼打滚闹一闹。长大后,孩子越来越有自尊,你就听不见孩子的声音了。但听不到,就代表没欲望、没需求吗?长久的延迟满足教育,孩子被压抑的物质欲望和被爱的欲望,一旦父母不在场,便需要释放。所以很容易出现,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你给不了,那就换个“对象”求助、换种“方式”去要。物质与爱,都是如此。其次, 是尊严上被打击。当孩子已经放下了所有的尊严苦苦哀求,需求仍不被满足、甚至被冷眼旁观或嘲笑讽刺时:他们会误以为自己“想要拥有某些东西”是不对、羞耻的。甚至会被洗脑成“我不配”,很容易引发自卑。慢慢得就会变成:我需要不哭不闹、听话顺从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是“学乖”了,但也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做父母,永远不能让孩子感觉,他要的某件东西,是求来的。如果你不想养出一个长大后自卑、怯懦、凡事不敢主动争取的孩子,那么他们小时候,就不要随意压制和否定他们的愿望。

 

适当的延迟满足,可以有

 

当然,跟开篇父母做法完全相反的 一味满足也是不对的。这是另一种常见现象。商场里、餐馆里、玩具店里,到处都是听不得“不”而大哭的孩子。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你也很难看到这类孩子的满足被延迟。因为父母已经教会孩子的大脑如何马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我饿了! !”——“好好好,我立马靠边停车给你买吃的。”“我渴了!”——“行行行,楼下那一层就有台果汁机。”“我好无聊啊!”——“给你手机看集动画片吧。”能够延迟满足意味着能够在压力下工作,拥有这项能力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许多孩子变得没有能力处理哪怕很小的一个压力,更忍受不了拒绝,这终将成为他们生活的巨大障碍。孩子原始欲望是无穷的:吃完一个冰淇淋,还会再要一个;

 

家里有一模一样的玩具,超市里看见还想再买;

 

看到别的孩子吃棉花糖,他哭闹着也要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无理需求是必须要限制的。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哭闹呢?父母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不管他的要求是否合理,首先都应该理解们,然后再决定是及时满足还是延迟满足,或者是不能满足。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就立马要得到,否则就撒泼打滚,那么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对可以满足但需要延迟的事情:认同需求——延迟动作——让孩子学会等待。可以尝试逐步拉长“我要”和“我得到”之间的等待时间,做一些延迟满足的动作,让孩子学会等待!举个例子,当孩子打不开零食气急败坏地呼唤你时,在厨房忙碌的你不必风风火火随叫随到,立马满足。

 

1.可以先告诉孩子:“好的,DD,妈妈知道了!你想要妈妈打开零食!”

 

——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妈妈理解的。

 

2.“妈妈这就开,我先把燃气灶关掉”→“然后洗个手”

 

→“擦干后去帮你打开”→“好啦,妈妈过来了,来,我看看,撕哪一边呢?”—— 通过叙述一些操作过程,让孩子明白妈妈在为了满足自己忙碌着。

 

3.等待的过程,保持沟通,也可以邀请他加入。

 

—— 让孩子知道整个等待的过程妈妈是和自己在一起的。可能刚开始孩子会有不耐烦、着急的表现,但他们会渐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也是有结果的,有些时候,就是需要等待的。现在的DD经常因为某些小事急躁的哭闹,但只要我认真地说等一等,他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秒安静下来。大脑是可以像肌肉一样训练和再训练的。如果你想让孩子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就需要教会孩子等待。

 

二、对不能满足的事情:

 

接纳情绪——分析深层次需求——告知拒绝原因——保持沟通(安抚情绪或商讨解决方案)。如果要拒绝,那就坦坦荡荡,别对孩子耍花样,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不需要犹豫,也不要加太多内心戏。举个例子,前段时间逛商场,CC偏要一个超级贵的老虎毛绒玩具,可我觉得家里类似的毛绒玩具太多且超出预算太多不想买。“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是小老虎,不过咱们家的毛绒玩具太多了。”

 

—— 尊重接纳孩子的想法。“你为什么非常想要这个呢?”→”因为它的毛太软太舒服了。”“家里的玩具们也都很软啊”→“可是别的玩具都没有这么长的尾巴,我太喜欢这个长尾巴了。”—— 只有引导孩子说出深层次的需求,我们再给出精准地拒绝原因,孩子才更愿意接受。“可是,因为一个长尾巴,就要花800块买,妈妈个人觉得不太值。”—— 不管孩子是否明白和接受,你每次都把结果背后的原因分析给孩子听,总有一天孩子能自己做出理智地判断。如果是小时候,CC一定会大哭大闹,那么我会抱着她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可是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买,如果你喜欢长尾巴,我们可以动手做一个。”

 

现在她已经会思考了, 所以我告诉她:

 

“虽然我觉得不值,但妈妈尊重你的想法,如果你特别喜欢,认为值得,你可以自己攒钱买。”—— 一旦被拒绝,就算能理解原因,情绪肯定也是崩溃的。所以,要继续跟她保持联系和沟通,让她感觉到我跟她是在一起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给娃一个“台阶”下,给予他一个拥抱。这也是给安抚孩子情绪的过程,等情绪趋于平静后:还可以再说明一下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或者商讨下替代方案。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无论她的要求是否合理,他们都有权力享受立即被满足的快乐;也有权力知道需要等待的才能被满足的原因;更有权力知道不能被满足的原因。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