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实验的启示(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中英教育实验的启示(上)
这是一场早就能预测结局的比赛。这是一场早就能预测结局的比赛。当BBC宣布用成绩来衡量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劣的时候,胜负之分其实已昭然若揭。
英式教育为什么会败?
分数公布的时候,英国教师个个垂头丧气,低眉抚额。那一瞬间,我真想跑进去和他们说: Hi,难道你不知道你们的失败是必然的吗?只要效标是学业成绩,而且是以考察知识技能掌握为前提的学业成绩,那么有一些已经被千百次的实证研究验证的规律是无法被改变的,而现在,英国老师们,你们只是用真人秀将“必然的失败”再次重演而已啊。
首先,最大的失败是败在时间上!
学习成绩到底受哪些教学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经典的教学效能问题。早从60年代Carroll最早提出可以被数据验证有效性的教学模型开始,这种过程-结果导向(process-product)的模式就表明,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时间,才是王道!
而且,这种时间不是简单的延长在校时间,关键是时间怎样运用的。在BBC的中国教师班上,15个小时,不断讲解、互动、监控学生的学习、与学生进行互动反馈,这些都是纯纯的学习时间(net learning time)、任务时间(Time-on-Task)。有了这些,什么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探究法,对学业的影响力统统都被远远甩在后面。大家有勇气进行比拼,就应该控制住时间的变量,在时间的对等上进行比拼!中国教育之所以要改革,事实上已经深深明白了无限制的时间投入将会带来怎样的痛,所以,目前真正代表中国广大教育孜孜改革者的心声的是“轻负担,高质量”,就是要在控制时间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较好的学业成就。英国在这个问题上舍本逐末,用时间成本的投入来提升学业成就实在是不太明智的!然后,你要知道,“以探究、合作、学生中心”等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业成就的效应值(effect size)很少超过直接讲授的掌握式的教学!
到底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
第一集中,英国的数学教师非常诚恳而热切的谈到自己所拥护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他不知道,尽管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带来学生的高投入、主动性、深度理解、高阶思维,但在教学效能研究史上,对学业成就的效应值是极少超过直接、清晰的讲授、反复训练等方法的!中国教师的方法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学业成就的效果最显著的方法。我想,如果他早知道这一点,到第三集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崩溃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一项大型的元分析研究,墨尔本大学的Hattie教授所进行的900多项关于影响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量的元分析,其中,直接教学的效应量是 0.59,掌握学习是0.58,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0.54,合作学习是0.42,而探究式教学则只有0.31。英国教师用“慢而费”的教育应对“高节奏、快频率”的中式教育,失败的结局是肯定的!
为了真正的学习发生需要更好的实验设计
深层的问题在于,这是否就意味着探究、合作、建构式的教学方法不好呢?恰恰相反,这正是“过程‐结果”分析框架仅仅将学习结果狭隘化为可量化的学业成就的重大缺陷!今天,在学习科学中,已经不再用学生的最终的学业成就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更多的转向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诚如学习基础素养项目中对学习的“全人”理解,这些新的研究的特征是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多维度的,而对教学效能的检测也会分析认知、情感、元认知等多类结果。
所以,给BBC的建议是,如果要继续做这样的实验,至少要有三点改进:
- 控制时间
- 同时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等多个维度的学习结果
- 聚焦于师生、生生的学与教的过程的深度分析
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创造可以真正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也才能对双方的教育共融和互通以更多的启示!
中国教学可能“赢”在何处?
在我看来,中国教学的“赢”并不在学业成绩上,在时间不对等的情况下,赢了也是胜之不武。穿过成绩赢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学在更深层的问题上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中国教师最成功的是让“熊孩子”最终表现出了以控制自我为基础的专注与坚持的学习品质,如果在中国教师走后这种控制自我可以保留下来,发展成为自我控制,那应该算是留给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财富!BBC中,中国教师的言行体现了中国课堂上对这些学习品质一贯的重视和通常的做法:中国课堂历来有严明的纪律。“纪律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的话,你是不可能学好的。 ”中国教师向来持有智力的生观。“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满分,只要动动你们的脑子。 ”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先天的能力。“天道酬勤,只要你付出努力! ”即使对最差的孩子也不放弃。“我相信你,你肯定能学好的! ”肯定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当班级里最差的孩子Luca答对的时候,那位被Luca最讨厌的教师一连串说了三句肯定Luca的话。我相信Luca会一直记得这一幕的。在第三集中,中国教师的这些努力初见成效,这些品质已经转化为专注、倾听、保持安静的坐资,参与课堂中教师布置的活动。
让学生专注、坚持、控制情绪和行为,这些以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为基础的学习品质被大量的追踪研究证明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成人良好的自我管理的核心,这也才是中国教育给孩子打下的真正值得认可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教学的长处并不仅仅表现为上述言行,而是体现更内在的教学技术,中国教师们在一开始并不擅长对这些 “熊孩子” 进行课堂管理,但他们在教学技术上是有其独到之处,正如我和其中一位中国教师交流时,教师反问我“难道你真的以为我们就是教学上呈现出来的那点东西”,确实,我并不这样认为。BBC 中有相当的解说词表明,他们对中国教学是带有刻板印象的。他们认为,“中式教育完全就是背书还有从黑板上抄笔记”,如果是这样,他们从中式教育中学到的就太少了!早在TIMSS1999年的录像带研究,描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揭示出数学课堂上的“东亚现象”。我们此前做过大量的数学课堂视频的分析,不管是在我们的研究中,还是在很多中西对比的数学课堂分析中,都表明,亚洲,尤其是中国数学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