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
注意力的两种状态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日常生活无比复杂。想想你在任意一天中采取的每一个行动、说的每一个字、产生的每一个想法,是不是觉得我们的生活复杂到不可思议?所有这些,都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哪儿、如何分配注意力有关。我们的注意力有两种状态,非此即彼,并在两者之间不断地切换。
指向型注意
指向型注意指故意、有意识地关注某事,它是“自上而下”的,仿佛你的大脑是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让工人们(你的神经元)为一项项任务忙碌:好了,该叠衣服了/该给学生做午餐了/该开车去上班了/该写备忘录了/该打电话了。你可以认为指向型注意包含两个维度:指向和维持,我称之为“集中和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或集中让我们关注某一具体的任务、想法或挑战,注意力的维持或保持则可以让我们保持这种专注。指向型注意的状态中包含着我们的努力。它需要我们过滤其他干扰性输入,比如即使电视开着我们仍旧可以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或者即使我们满脑子都在想着别的事情,确保自己是用牙膏刷牙。
非指向型注意
尽管你可能难以相信,但注意力确实也可以通过休息来强化,我指的是大脑没有特定要思考的东西,只是胡思乱想的时候。不同于“自上而下”的指向型注意,非指向型注意是“自下而上”的,而且不是集中的:洞察力、想法、解决方案等从思绪缥缈的大脑深处往外冒,这个令人神往的过程让唯心论者和科学家很是着迷,也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无比神秘。我们的大脑需要这种状态,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睡觉一样,目的在于修复和更新。当我们给自己“休息时间”时,就可能进入这种状态。从优势出发的父母知道孩子需要这种时间,所以即使社会上逼迫孩子超负荷运转的风气正盛,这些父母仍旧能顶住社会压力,坚持在孩子的生活中加入“休息时间”。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每一种状态,以及它们对优势教养来说意味着什么。
真正了解注意力
我们并不擅长集中注意力,成年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最大时长为20~25分钟(在我写下这页的时候,我还会因为不时想到要查看我的电子邮件,想到我需要从杂货店买的东西,想到其他工作项目而分心),但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连续几个小时保持专注,我们希望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也远比他们能做到的长。你可能会说:“我可以一上午都坐在桌前。”我知道你并没有撒谎,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是,你确实坐了几个小时,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你跟我一样,不时想着电子邮件、要做的事情、周末计划、任务、到期的账单等。一开始我们是专注的,但大概9分钟之后,我们开始放松,注意力开始分散,简单来说就是,开始关注别的东西,直到我们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任务上。所以我们并非连续好几个小时保持专注,而是在不断地重新集中注意,重新保持专注。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指向型注意时,我们是在要求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因为别的事情分心。对我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尚属不易,所以我们需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尽管对个体的调查结果因人而异,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也有一些关于人类注意力的基本规则和普遍情况:儿童,毫无疑问,不擅长集中和保持注意力,多数3岁的孩子只能保持专注3~5分钟。在6~12岁之间,孩子的注意力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期,孩子的专注时间可以提高到10分钟左右。在15岁左右,注意力集中能力又会有一个飞跃,这是大脑发展和髓鞘化增多的结果。髓鞘化指的是神经元上的绝缘层的形成,它可以加快信息传播,让我们的注意力可以保持20~25分钟。此后,我们的注意力水平趋于稳定,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注意力水平并没有比青少年时高很多。最后一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有点儿悲惨了,但其背后是有演化原因的。在大草原上,连续几个小时关注一件事是很危险的,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会注意不到周围是否有随时准备偷袭我们的捕食者。
注意力培养
想想,有多少次你跟孩子生气或闹矛盾都是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人在注意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关注孩子的优势有助于他提高注意力。下面这个家庭用孩子的毅力和正在发展的创造力来提高他的注意力。我每年出差的频率都很高,所以常常不能陪伴我的孩子阿里。为了让阿里能在我不在的时候排解寂寞,在奥里我们第一次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为他买了他的第一套乐高玩具。火花就这样迸发了,一开始是他爸爸帮他,但是几次之后,他就可以自己搭建东西了。3岁时,他就可以玩“大男孩”玩的乐高玩具,而且展示出了惊人的毅力去理解使用说明,保持专注,改正错误。有一次我打电话时发现,他玩了整整4个小时的乐高,吃饭也是在乐高旁边吃的。这个过程当然体现了他的毅力,而且,他的创造力也让我们大吃一惊。在这期间,我们努力表扬这个过程中他所做的一切,多次肯定我们所看到的优势。看到孩子的优势正逐步发展真是太好了,能够用优势语言来鼓励、促进他的优势发展,让我满心感激。当我们指引孩子发展某种核心优势或成长型优势时,我们是在帮助他集中注意力。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孩子可以一直沉迷于有助于优势发展的活动中(或积极面对劣势),比如努力练习、解决问题等等。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