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劝退焦虑妈妈(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老师为何劝退焦虑妈妈(下)
你说你女儿经常对你说:“妈妈,你为什么要我优秀呢?我觉得我很快乐,普通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呀!”而你总认为这是女儿没有上进心的表现。其实,你女儿说得非常对,做个普通的幸福人没有什么不好呀!何况,所谓“上进心”,应该是基于自己志趣的主动爱好和钻研。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志趣,那种“上进心”是不用大人培养的。而在孩子的童年阶段,比如你女儿目前的十岁阶段,人生主题不是我们大人所认为的那种“上进”,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去创造,去奇思妙想,去“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注意,我是打了引号的。对于孩子来说,比“上进心”更重要是“自信心”。你女儿这么优秀的成绩,你还要不断提醒她“不要骄傲,不要自满,要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不是一次次挫伤甚至摧毁女儿的自信心吗?当然,你这种想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许多家长都习惯于让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动辄在饭桌上给孩子说:“你看看楼上张阿姨家的哥哥,这次又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金牌,而且还是第一名,向他学习!”“隔壁陈叔叔家的姐姐,已经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了!”你以为你是在“励志”,其实是让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弱,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总是不行。这种自信心的失落和自卑感的增加,比某次考试得了零分更可怕!你的烦恼都是攀比出来的。你最初也满意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可和“国学班”(顺便再说一遍,读什么“国学班”呀!有读“国学班”的时间不如让孩子多玩玩,或早点睡觉)的孩子家长一聊,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了。你看见别的家长在为孩子读“更好的学校”忙碌,你也坐不住了。于是,其他家长的忧虑、担心、焦灼,传染给了你,你也忧虑、担心、焦灼起来。然后你又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份忧虑、担心、焦灼转染给其他家长。整个“家长社会”便弥漫着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令人窒息的氛围,这种看不见的氛围最后统统转化成对可怜的孩子的压力!
当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孩子没睁开眼睛和嫩嫩的小脸蛋,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在心里发誓:孩子,我一定要让你一生健康和幸福(注意,“健康”在“幸福”得前面)。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成了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孩子成绩优,身体棒,当然最好不过,但有时候不可得兼,非要你二选一,你选什么?难道你放弃孩子的健康,而选择分数?不要老把孩子同“高考状元”比,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自家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出别人呢!只不过不一定是在分数上。就以考大学而论,考上名校与读普通大学的人生差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悬殊。家长的心态从容一些,孩子的负担就减轻一些。否则,孩子不顾一切考了个第一名,可身体搞差了,这个“第一名”拿来何用?真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幸福者”,或者说“幸福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好。官当大了风险更大,钱挣多了欲望更多……哪里如普通人幸福呢?此前我曾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在我之前上台演讲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她是2015年“美国年度教师”获得者,她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对我来说,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我当然需要物质生活条件,但年收入超过七万五以上的钱,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了!七万五足够了。”“对我来说,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我当然需要物质生活条件,但年收入超过七万五以上的钱,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了!七万五足够了。”对美国的工薪阶层来说,年收入七万五就是中等收入了。这位老师的意思是,我必须得有说得过去的生活条件,七万五的收入能够保证这一点,但超过七万五更多收入我就不再追求了,因为钱是挣不完的,而生活还有更有价值的追求。我也是这样想的,对我说来,住普通小区的房子很好了,何必一定要住别墅呢?开普通的小车很好了,何必一定要开宝马呢?
我这样说,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纯理论的“纸上谈兵”,我就是这样教育我女儿的。当年我女儿小学可以读名校,但我让她就近读普通小学,就是想让她多睡会儿;中考她考上两所名校,我仍然考虑的是让她就近入学,放弃了其中更牛的那所名校。她现在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喜欢教书,学生很喜欢她,但这一切和评职称评先进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也不为这些而工作。我是特级教师,为什么女儿就一定要是特级教师呢?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没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我记得以前送过你一本我教育女儿的书,你不妨找来重新读读。你一定会有启发的。临走时,她说:“谢谢李老师!是我过度焦虑了。您这样一说,我心情一下豁然开朗,轻松多了。”回家路上,她又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感谢李老师点拨!我走路回家,一路思考您的建议,决心放平心态,做个快乐家长!”我给她回复:“看到你心态转化了,我很有成就感。谢谢你给我成就感。我会一直注视你女儿的成长!”可是,我又想,现在还有多少家长在焦虑中自己折磨自己啊?同时也好心地或者不知不觉地“折磨”着自己的孩子!
李镇西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