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学生的那些情结(二)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揭秘大学生的那些情结(二)
据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从一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这是加入利益集团的有效途径,这也为中国古代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定了基调。由于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为统治阶级的队伍补充力量,所以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就是考时务策,也就是相当于政治论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考试内容就是诗赋经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宋代科举,虽然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但依然摆脱不了经文的老路,没有什么新的花招。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到了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
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西方教育的结果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国古代教育的结果却是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变成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西方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中国古代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过上好日子,这个差异也太悬殊了。
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中国开始与西方思想发生接触。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
19世纪中叶,西方人再度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习。
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
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的读书人们看到了巨大的差距,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并没有太多的人看到这种差距,就算看到了,也不会觉得这跟他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由于知识和资源的长期垄断,使得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生活在贫穷之中,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获取最基本的生存资料,而不是思想和学术这种相当高雅的东西。所以,西学东渐之后,对于思想解放的折腾,也仅限于社会精英阶层,基本上跟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n
官方网站:心理鸡汤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专家督导:心理治疗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公司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