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母亲怎样摆正心态?

QQ图片20141102222430

        随着离婚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走出婚姻“围城”;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却被困在“围城”的残垣断壁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成为“问题孩子”的比例较高。单亲妈妈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有关专家学者表示,单亲妈妈需摆正心态,这样孩子才能收获阳光。

 

        教育误区

 

        单亲母亲背负着更重的责任,也面临着更多的家庭难题,如果不能摆正心态的话,很容易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几率增加。北京医科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是普通家庭孩子的5.9倍。另据有关专家统计,父母离异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

 

        怨恨型:把孩子当成报复“筹码”

 

        5年前。小千的父母因为性格不合离婚,可他们的纠缠却没有休停:电话、短信、亲友面前,小千的父母抓住一切机会“攻击”对方,女儿则成为他们相互报复的“筹码”,这让刚上初一的小千常常陷入情绪化的漩涡。

 

        情绪沮丧时,小千的母亲就会抱怨:“这一切都是你父亲造成的”、“你父亲在外边有女人了”、“你父亲是罪魁祸首”、“看看你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还常把前夫发来的辱骂短信给女儿看;女儿犯错时,小千的母亲还会指责她“你和你父亲一个样”、“你要不听话跟你父亲去”。

 

        分析:“孩子是我的,他完全没有进过父亲责任,凭什么享受父亲待遇。”这是很多单亲母亲的常见思维逻辑。心理咨询师认为,大人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筹码”,有意无意的贬低对方,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像孩子灌输敌对情绪,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现偏激。

 

        “支柱”型:孩子成为唯一寄托

 

        仿佛在一夜间,在寄宿制学校上初二的小儿子小波好像变了个人:上课睡觉、交“坏朋友”、旷课、抽烟、打架、网瘾、离家出走、要退学……

 

        在小波三岁时,卢女士与前夫离婚,此后前夫几乎不过问他们母子俩的生活。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卢女士深知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需要更多关爱,也尽力创造好条件以作弥补: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给孩子最好的营养,送孩子上贵族寄宿学校,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

 

        可是,母亲的付出在小波眼中却有另一番“解读”:我被“丢”进寄宿制学校后,没有一个熟人和朋友。母亲对我只是“只要我学习好,干什么都可以”,而一旦在我学校挨批评,回到家肯定少不了一顿数落。

 

        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而两次“被遗弃”的经历——父母离异和被送去寄宿制学校,更加重了小波的亲情缺失。另一方面,为孩子全身心付出,但劲儿使在哪里,孩子的内心需求是什么,这是很多单亲母亲普遍的认识盲区。“我已经失去了另一半,孩子就是我的唯一”,很多单亲妈妈会把孩子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要么对孩子过于怜悯,事事依顺孩子,容易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要么把孩子全部的希望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这势必会带来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放养”型:孤独成为孩子的伙伴

 

        现在18岁的小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留守儿童。在他1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为了生计长年在广东打工,一年只能见上一两面;父亲对小海而言,是熟悉的陌生人,唯一的联系就是每个月给100元生活费;之后的几十年,小海一直在老家跟着外公外婆长大。

 

        孤独,是小海作为单亲家庭孩子最大的感触。尽管母亲每年都有接他去广东团聚,可是由于工作忙,他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继续“留守”。

 

        分析:“放养”型家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单亲母亲忙于生计,难以兼顾孩子的情感、心理等需求;有的则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抚养教育孩子的职责,把孩子当“皮球”踢来踢去,或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都不要我”的想法,成为精神世界的“孤儿”,甚至是“问题少年”。

 

        教育典范

 

        提到单亲家庭,人们常会有个刻板印象,觉得从不健全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单亲家庭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单亲本身,只要单亲母亲积极乐观,孩子一样可以收获阳光。

 

        豁达型:陪孩子一起成长

 

        解开心结,开拓眼界,这是欣荣成为快乐单亲母亲的秘诀。离婚后,欣荣为了缓解苦闷心情,主动加入单亲母亲群、旅游户外群,经常带孩子参加朋友们的聚会,也带孩子和朋友一起爬山、游泳等。

 

        专家成认为,很多单亲母亲面临的最主要困境之一,是朋友圈子太小太封闭,有的母亲干脆自我封闭起来,为了避开舆论压力不愿与社会交往。

 

        此外,欣荣成还和前夫达成共识:做不成夫妻,但一定要一起做好父母。和4岁的孩子解释离婚很难,欣荣成委婉地告诉女儿,父母是因为工作原因分开住了,但是对她的爱不变。每个月,她都会和前夫陪孩子享受“一家三口”团聚时光,幼儿园的亲自活动他们也很少缺席。每隔一段时间,女儿都回去爸爸家小住。

 

        分析: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成为社会的优良人才。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家庭的培养。利益夫妻应达成一个共识:育儿的责任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终止而结束,双方仍需在育儿问题上保持默契合作。

 

        专家支招:爱孩子,请先爱自己

 

        “一个能够善待自己的人,才能很好地去照顾别人。”专家说,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格子独立的空间,别过分“关注”孩子,否则过分的“亲密”,用爱来控制孩子,会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其实,不仅单亲母亲不能将自己封闭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接触更多的人,让他观察学习。单亲母亲不妨多抽空参加一些活动,并带孩子一起参加。只有母亲快乐,孩子才会跟着快乐。

 

        有关专家认为,父亲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至关重要。孩子应该接受来自父亲的男性性别教育,这样他才能够在成年后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此外,单亲母亲要重组新家庭,为孩子找个好父亲,或者尽可能让身边男性角色帮填补父亲家庭教育角色缺失带来的缺憾。

 

        厦门心理医生 郭潇赢结语:很多单亲的母亲并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实是母亲有时间多陪她玩会儿,听她在学校的感受,和她一起分享小笑话的快乐,这样可以把孩子对爱和安全感缺失降到最低。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zj.com

专家微博:心理资讯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灵鸡汤 ◆ http://e.weibo.com/xmxljg

心灵博客:心理辞典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腾讯空间:心灵秘钥◆  http://user.qzone.qq.com/344217082/

 

 

厦门心理咨询(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暨潇赢身心灵会所)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4-11-02
标签 :
分类 : D 心灵成长
评论 : 0条

= 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