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是属于正常心理表现吗?

小时候看见老年人很幼稚觉得很好玩,这类老人经常被人称之为“老小孩”、“小小孩”,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直到现在长大了都不以为然。那么,“老小孩”算不算老年人的正常心理表现呢?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6%至31%患轻度认知损害。其中每年有15%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即寻常所说的老年痴呆,两年后34%发展为老年痴呆,3年后则高达57%发展为老年痴呆。因此,轻度认知损害实际上就是老年痴呆的早期阶段,万不可把“老小孩”当小孩而置之不理,延误治疗时机。
一、什么是轻度认知损害
轻度认知损害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认知损害,它没有显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轻度认知损害不是以记忆等损害为特征,而是以失语或情绪障碍为表现。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下去,可变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痴呆或语义性痴呆等。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国家65岁以上人群患轻度痴呆在 10%左右,中、重度痴呆占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轻度认知损害转化而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大约有600万老年痴呆患者,仅北京就有10万人。老年痴呆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可想而知。因此,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对老年痴呆预防具有战略意义。
二、如何判断轻度认知损害
记忆减退如经常放错物品,难以记起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和最近谈话的内容等;或在熟悉的环境中混淆方位、记不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骑车经常闯红灯等;性格改变如情感淡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等或语言迟缓、词不达意等。
三、积极治疗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防线
导致轻度认知损害、老年痴呆的原因,除老龄外,往往与各种危险因素有关。如41%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损害,42%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发生认知损害,26%的慢性心衰患者发生痴呆,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100%会发生痴呆,98%的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会继发痴呆。此外,家族遗传史、脑动脉硬化、脑白质缺血、脑萎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外伤史、维生素B12缺乏、梅毒、艾滋病、抑郁症史、帕金森病等都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
因此,医学界把老年痴呆的防治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减少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第二道是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防止其发展为痴呆;第三道是对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维持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其中,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是老年痴呆预防的关键,即所谓的“见微防巨”。
医学研究证明,“老小孩”、“老糊涂”并不是老年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长期作用所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
初步分析,造成方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退缩、敏感、脆弱、自卑,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对长辈特别是母亲的依赖性太强。
3、学校因素:教师对插班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够,一开始未予以足够的关心,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4、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母亲的易感素质也有关。
于是,针对这些原因,我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谈话,班主任终于了解到孩子产生的问题与自己的疏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她表示将主动与孩子接近,经常到孩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紧接着,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尽可能不批评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穿上小交警服,参加中队的安全小卫士轮流值日活动,并有意安排在每周一;鼓励他参加假日小队活动……
另外,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
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与当事人父母的谈话中,辅导员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孩子的问题与父母本身的问题及其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辅导员把事先复印好的一些有关学校恐怖症的研究资料给家长看,并且在谈话中尽可能引导他们自己说出自己在教子方面的问题。
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方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愿意做到:A、坚持把孩子送到学校,除非孩子住院;B、接送人由母亲改为父亲;C、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D、双休日多带孩子到我校的儿童乐园玩,孩子喜欢放风筝,可带他到学校的大操场上放,届时还可以约他的同学一起来玩。
渐渐地,方林有了这样的感觉: “我心情好多了,觉得其实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久,不必整日为此难过”;”我渐渐地觉得我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尽管有时候还是会一个人感到很难过,但自己意识到后就学着控制这种情绪,不让它泛滥。”在辅导开始的几周里,他有意回避教师的目光,言行举止依然有些紧张,五周过去后,他已经能面带笑容地正视每一位教师,并轻松地与老师交谈,一切恢复了正常。当教师尝试着就他所犯的一个错误批评他时,他已能够正确地对待了。后来,他与老师成了朋友。他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在班级里能听到他的笑声,原来他还挺活泼、聪明的。
该个案的辅导过程基本完整,辅导方法比较准确。不足的是,在使用支持性心理干预进行帮助的过程中,对关系的调动方面运用不够自然,使求助者一度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对辅导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厦门心理咨询 关爱生命(热线):0592—5515516
厦门心理专家 精心呵护您的健康(官方网):http://www.xmxlzj.com
厦门心理咨询机构 心灵鸡汤(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厦门心理医生(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暨潇赢身心灵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