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
她已经是20岁的大姑娘了,可这两年添了个毛病,不管春夏秋冬,非敞开窗户睡觉不可。夏天这样做当然无可非议,可是严冬季节也照开不误,就令人难以理解了。谁要是把窗户关上,她就好像被关进死牢一样,马上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地翻滚折腾,有时连神志都模糊不清,不住地翻白眼,呻吟哼叫不止,一般要半个小时才可缓过气来,走进再看她,好像干了多么重的活似的,瘫软在...
阅读全文...
在临床心理门诊中,常常有失恋的男女青年前来求助。他们一般都表现为心境恶劣、情绪消沉、自感疲乏倦怠、信心缺乏、犹豫不决、睡眠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等。从心理诊治的角度,心理医生考虑到他们已经进入抑郁状态或是已经患有抑郁性神经症,往往给予一些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但对抑郁状态和失恋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却很少引起注意。 抑郁状态...
阅读全文...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根据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特点来分类已知的药物,并用于相对应的临床问题处理,如抗高血压药、解热止痛药、抗精神病药等。同样,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抗焦虑药(或镇静安眠药)治疗焦虑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焦虑障碍的治疗指南,以及许多循证医学的证据皆提倡抗抑郁药应作为焦虑障碍治疗的一线药物。这是为什么呢? 1.对焦虑障碍生物学发病机理...
阅读全文...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动力学的分析 药物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使用药物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药物的使用大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抗疾病和维持健康。用药或者是因为健康的人体本身无法制造某些维持健康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需要从外界摄取,如维生素;或者是因为已经不健康的身体需要某种物质的帮助来恢复健康,如感染需要服用抗...
阅读全文...
人们一般对蓄意自我伤害包括自杀行为等,会从现象表面分析,如当事人承受了压力、受到了挫折、经历了负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响,或者认为有自我伤害、自杀的人是“小心眼、想不开、太可惜、不值得”等。实际上,蓄意自我伤害包括那些以追求结束生命为目的的严重自我伤害行为,如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等都应当看成是一种“心理病”,需要求得医学的帮助。 发病机制 1、个...
阅读全文...
自称为完美主义者,似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此人要求自己全无缺陷,并且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生而为人,试图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却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因为要求完美的心理后面,就隐藏着人格上的瑕疵。 追求“完美”的动机,并不是来自一个人自身,而是源于外界,具体地说是来自具有施虐意味的文化和神经质的父母。从世俗的标准看...
阅读全文...










